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答案】(1)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都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阐述了“民智”与“民权”的关系。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 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 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他的意思是说,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梁启超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教育作用的,他的这种认识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仅靠教育去“救亡图存”显然是行不通的。
(2)梁启超关于教育宗旨的观点
梁启超强调了教育应有明确的“宗旨”,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梁启超认为,教育是人类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更不能没有宗旨,他曾说:“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自私、怯懦、麻木是人们的通病。“可以为一个人的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他要求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十,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
2.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答案】他所主张的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学而不厌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时刻考虑的是不断进步。
(2)温故知新
孔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
(3)诲人不倦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
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孔丘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精神。
(4)以身作则
孔丘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小仅有言教,还有身教。他把以身作则作为教育原则,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道理来自社会实际经验,不仅对道德教育是适用的,而且也具有普遍意义。
(5)爱护学生
孔丘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他对学生寄予厚望,与学生休戚与共,同时也受到学生们的尊敬。
(6)教学相长
孔丘己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
3. 简述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及历史意义。
【答案】战国初年,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确定了一套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其中的科学和技术教育表现出了鲜明的学派特色。
(1)墨子科技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的自然科学教育思想达到很高造诣,涉及到数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等许多力一面:①墨家教科书《墨经》通过朴素的数学名词的定义与界说,表达出丰富的数学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邃的数理哲学思想,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②《墨经》对力学和机械学规律的探索己相当深入,它对力的定义与现代力学定义有相通之处。③光学是墨子科学教育中最出色的部分,墨家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基本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的实验”。
墨子的实用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思想也有出色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器械制造,首先是战争攻防器械,其次是生产器械。
(2)墨子科技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墨家思想中最有价值、最有特色、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就是墨子首创的科技教育,它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思想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思想。墨子科技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在自然科学教育思想方面主要有尸方面的意义:第一,许多自然科学概念虽不说都是首创,但都被赋予了科学的含义。一方面,通过定义的形式,使这些概念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另一方面,这些概念已形成了一定的逻辑体系。第二,《墨子》所使用的主要自然科学概念,几乎都有相应的定义,这说明当时自然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感性经验的范围,有了明显的理论性质。第三,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并未停留在单纯的现象记载上,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从中找出本质联系,概括地反映出某一方面规律的一般原理。
②在实用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思想方面,墨家学派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与其他学派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墨子及其门徒除了讲理论,还注重动手操作的技艺传授。这种教育思想使得墨子所
进行的科技教育,注重实用与实践,注重发展学生思维,用逻辑思维来辨析明理,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逻辑学。
③在科技教育思想中的道德培养因素方面,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还表现在科技教育中对道德的培养上。从实行“兼爱”的思想出发,墨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培养为义的“兼士”,即在社会分工合作的原则下,各尽所能,在生产劳动中通过“交相利”而达到“兼相爱”。
墨了的科技教育思想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其中不少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作为儒家教育思想对立面出现的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教育思想,包含有不少合理主张,尤其是其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专门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与实行的。所有这一切都使墨家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份独特的、很有价值的遗产。
4. 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答案】赫尔巴特把兴趣活动划分为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四个阶段,并根据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状态即专心与审思,提出了他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对其理论的简评如下:
(1)赫尔巴特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①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 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 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②联合(或联想)。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 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③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 兴趣活动正处于要求阶段; 这时,需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④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2)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3)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
5. 王夫之主张教师“必恒其教事”,他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在对理学教育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王夫之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对“教者之事”,即为师之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