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李商隐是一位艺术独创性极高的晚唐诗人,他的诗歌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入开拓,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李商隐的诗歌,既代表晚唐,又超出晚唐,甚至对宋代乃至明清的诗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古今学者在研究李商隐时历来偏重其诗歌创作尤其是“无题诗”,而对李商隐的生命意识的研究较为薄弱。尽管近年来学界对李商隐的生命意识作出了一些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李商隐的悲剧意识方面,对于李商隐的孤独意识的研究几乎没有。本题目即以李商隐的孤独意识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李商隐的生平事迹中寻绎其孤独意识形成的原因,并进而分析孤独意识在其诗歌创作中的的表现。
李商隐孤独意识的形成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中国古代文人多因政治理想在现实中受到挫折而感到人生的孤独,这种前代文士孤独意识的人文积淀对李商隐孤独意识的形成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使其具有以往文人孤独意识的共性,即人生价值无以实现的的孤独。其次,李商隐是晚唐文人孤独意识的代表,其孤独意识的形成与晚唐前期朋党相争的政治格局密切相关。李商隐早年受到牛党令狐父子的恩遇,但后来在政治态度上倾向李党,从而让楚子令狐绹与牛党大为嫉恨,因此受到党人排斥,在政治上孤立无援,这是李商隐孤独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也使其孤独意识表现出与前代文士不同的特殊性。再次,李商隐多情善感的个性气质与特殊的情感经历也是其孤独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孤独意识在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在诗歌语词方面,商隐多用孤、独与寂寞、寂寥等词来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孤苦,或者采用空、寒、冷、残、败、断等词来烘托凄寒空漠的环境氛围;其次,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李商隐在描写自然意象时多寓托自己的孤独寂寞与孤立无托,而在描写人文意象时则偏重于孤独意识的消解;第三,李商隐孤独意识的情感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间阻之慨、漂泊之感与沦落之悲;第四,孤独意识使得他的诗歌题材由前人的主要向外部摄取而转为更多地描写自己的内心体验,从而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李商隐的孤独意识具有重要的审美文化价值,一是李商隐孤独意识形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格的优点和缺陷对我们今天知识分子的人格健全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乃至警示意义;二是李商隐所创作的那些承载着人生孤独的作品,在我们今天亦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