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819新闻理论与实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5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参与性观察

【答案】参与性观察,又称参加性非匿名观察,是指记者既亮明身份,又参与采访对象的一些活动,同时,又随时随地观察现场的情景。这种观察能使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体验到现场的气氛,获取切身的感受,能加深记者对于被观察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能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采用这种方式应避免记者带有过强主观性,产生一定偏见。

2. 旁观性观察

【答案】旁观性观察,又称非参加性公开观察,是指记者亮明身份,直接在现场进行目击采访,从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现场情景和事件的发展。这是最经常、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这种观察中,记者一般不参与现场活动,也不介入争端,只是用眼睛像摄像机那样,机灵而客观地“摄取”现场的各种情景。

3. 上下结合

【答案】上下结合是指记者到了采访目的地后,既要采访当地的政府领导机关,又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事件的原生态。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在这一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记者“吃透两头’夕,即既能深入了解客观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思想情绪、呼声、要求,又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一针和政策。

4. “十比一”原则

【答案】“十比一”原则是指“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即如果采访要进行一个小时,那么记者就要做十个小时的访前准备。“十比一”原则充分表明西方记者对访前准备的重视。当然,不同的记者在不同的采访中有着不同的情况,“十比一”原则不应当成为教条,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