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Ⅰ)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自愿失业
,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但仍得不到工【答案】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作。
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2. 周期平衡预算
【答案】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这就要求政府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美,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连预算也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
3. 通货膨胀
【答案】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引入了时间维度,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 价格水平的变化在该时间段内是持续的; 价格水平的变化是显著的。
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 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有了价格水平(价格指数)这一概念,就可以将通货膨胀更为精确地描述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4. 总需求曲线
【答案】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如图所示。
图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利率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 另一方面,价格水平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工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使人们消费需求下降,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提高也会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两方面都会使得总需求减少,于是总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斜率反映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仅仅价格变动,则国民收入沿着总需求曲线变动; 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平移。
5. 存款准备金
【答案】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货币,称为存款准备金。按照一个固定比
,这个固定比例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例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 D )
(r d ),
。
二、简答题
6. 解释“GDP=C+I+G+(X-M )”的内涵。
【答案】GDP=C+I+G+(X-M )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四方面支出的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
中间产品的价值。
(2)消费支出C 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付。
(3)投资I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 为总投资,(或减少)
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4)政府购买G 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和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5)净出口(X-M )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7. 请判断以下关于货币供给的论断是否正确? 并解释之。
(1)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这种能力;
(2)银行体系创造货币不仅增加了经济中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中的财富。
【答案】(1)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功能,不过这个“银行体系”指的是广义的银行体系,即所有拥有“吸收存款并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的公司,都算在这个“银行体系”之中,这些公司通过“多倍存贷款”运作创造货币。但是,金融创新使得许多具有货币特性的资产不断出现,这些资产具有货币流动性的特征,被称为准货币,即获得了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说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创造货币。
(2)尽管银行体系的部分准备金创造了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它并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当一个银行贷出自己一部分准备金时,它给了借款人进行交易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但是,借款人也承担了对银行的债务义务,因此,贷款并不能使他们变得更富有。换言之,银行体系创造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井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
8. 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预测在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下,对下面的每一种冲击作出反应时,总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会发生什么变动:
(1)消费者对未来信心的减少导致消费者支出减少而储蓄增多。
(2)丰田公司引进新型生产线使一些消费者对外国汽车的偏好大于国产汽车。
(3)引进自动取款机减少了货币需求。
【答案】下面三个式子描述了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