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 我们倡导的自主学习不只是对学习形式的描述,而是建立在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教育观上的教育策略,它不只强调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重要的是通过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潜能,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以建构主义、元认知理论为依据,可界定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通过模式培养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成绩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有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对自主学习的意义、价值等作了初步分析。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人们的自主学习,终身教育体系需要人们的自主学习;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明确地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学校教育变革的手段,是弥补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个体走出学校后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毕生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也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数学自主学习概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同时剖析了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说明了中学数学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数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新模式。 再次,进行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根据实验目标,提出了实验研究的基本假设,并按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顺序,提出了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研究的结果做出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特别是重点探讨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的影响。 最后,指出了自主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今后要继续探讨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要发挥好“导向”作用;其次,“自主学习” 不能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时尚”。对此课题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理论上亟待完善;另方面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尤其需要教育教学专家的参与和指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