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1999世界经济学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世界经济

考试科目:世界经济学(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考试时间:2月1日上午

考试编号:11008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绿色避垒

2. 欧元

3. 巴塞尔协议

4. 财政倾销

5. 平衡租赁

6. 互换交易

7. 对冲基金

8. 汇率目标区

9.BOT 投资方式

10. 不可撤销久用证

二、简答题(共40分)

1. 设某外汇市场上即期汇率为1英磅=1.5美元,该市场的英镑利息(年利)为7.5%,美元利息率(年利)为5%,试求一年期远期汇率为多少?(10分)

2. 画图说明相互需求曲线的均衡贸易条件即国际商品交换比率。(15分)

3. 简述一国货币实行充分自由兑换的必要条件。(15分)

三、论述题(共40分)

1. 试析国际商品流动乘数机制及其政策含义。(20分)

2. 结合亚洲金融危机,论述一国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20分)

答案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世界经济

考试科目:世界经济学(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考试时间:2月1日上午

考试编号:11008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绿色避垒:国际贸易中盛行的“绿色避垒”就是某些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之机,制订出非常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使其它国家的商品难以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这种壁垒主要通过各国制定的环境标准来体现的。

绿色壁垒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是绿色壁垒产生的客观基础。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必然会提出更高的环境要求。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环境标准也会日趋严格,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普遍滞后。

(2)发达国家生产工艺、技术和检验、检疫手段都比发展中国家先进,具备使用和对抗绿色壁垒的能力。

(3)WTO 规则对数量限制、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规定了严格的限制,而对环境措施缺少规范,这在客观上促使一些国家利用这个国际贸易法的“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