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农业经济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案】(1)农业的基本贡献
①产品贡献
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做出贡献,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做出原料贡献一一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
②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③市场贡献。
农民作为买者,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民作为卖者,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小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④外汇贡献。
外汇贡献,是指农业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竟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一些原材料。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般会下降。
(2)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①环境功能
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减少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避免城市拥挤等。
②社会功能
农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
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③粮食安全功能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④经济功能
农业具有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
⑤文化功能。
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2. 你认为应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案】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措施有:
(1)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
乡镇企业与农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民在乡镇企业生活比在城市生活更适应。因此,乡镇企业成为农民非农业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将有助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乡镇企业分散的企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正逐步向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聚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
(3)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己转移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
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仅靠市场机制绝大部分农民无力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补贴成为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必要条件。
3. 简述产权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答案】(1)产权的含义
产权就是财产权利,它是一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2)产权的特征
①明确性
产权主体清晰、资产归属明确是产权的基本性质之一。产权体现的是资产归谁支配、使用这样一组经济、法律关系。
②排他胜
产权关系一经确立,不同利益主体就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自主地拥有对资产的归属、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各种权益,而不受同一财产上的其他利益主体的随意干扰。
③有限性
产权有限性是指任何产权都必须有限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一项权能的行使,都有一个作用空间或作用区域,这个区域必须有界限,而且要明确。第二,产权是由一组权利构成的,其中任何一项产权的利益都有一个数量限度,无论是在产权分离还是产权合一的情况下,各产权利益的数量必须明确。
④可分解性
产权的可分解性是指各项产权可以分属于不同主体的性质。产权的可分解性包括权能的分解和利益的分割。
⑤可交易性
产权交易是在产权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和让渡。按时限的差异可分为:产权的永久性交易和产权的有限期交易。
⑥行为性
产权的运动是依靠主体的行为来驱动的,如果没有主体的行为,就不可能实现产权的利益,也只有通过产权行为(即权能行使)而获得的利益,才是产权利益。
(3)产权的功能
①激励功能
产权关系是整个利益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在经济运行中,各产权当事人的利益如果能够得到产权制度的肯定与维护,那么,产权主体的行为就有了内在动力。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利益机制得以实现的。
②约束功能
由于产权的责任是与获取利益紧密相连的,当生产经营主体获得明确的产权以后,产权主体就会从利益的角度去关心产权运营效果,关心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从而产生出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
③协调功能
产权的协调功能是指人们按照自己所拥有的产权的多少对所创造的收益进行分配的功能。 ④增进资源配置功能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途径,离不开产权界定、产权转让。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生产要素的有效、有序流动创造条件。
4. 农业劳动转移的主要理论模式有哪些?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刘易斯模式
主要内容:
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农村城市二元经济结构
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