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大学0207国际贸易综合(含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概论)之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英文简写GAH ,中文简称关贸总协定,是由美国等23个国家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并从194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一项多边国际条约。总协定确定的目标是: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逐步降低关税并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以提高各国的生活水平,保证实现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物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2. 乌拉圭回合
【答案】乌拉圭回合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举行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因在乌拉圭举行而得名。1986年9月在乌拉圭的埃斯特角城举行了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决定进行一场旨在全面改革多边贸易体制的新一轮谈判,故命名为“乌拉圭回合”谈判。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贸易谈判,历时七年半,于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结束。谈判几乎涉及所有贸易,从牙刷到游艇,从银行到电信,从野生水稻基因到艾滋病治疗。参加方从最初的103个,增至谈判结束时的125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前7次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国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为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1986年9月15〜20日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的缔约国部长级特别会议上决定发起这一次多边贸易谈判。它是8次谈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谈判。
3. 贸易条件
【答案】
贸易条件
际市场价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称之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为了衡量贸易条件的变化,世界银行建立了贸易条件指数,用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的比来衡量。如果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上升得比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要快,贸易条件指数就上升,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恶化。
第 2 页,共 35 页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4. 外贸体制改革
【答案】外贸体制改革是指对本国的外贸政策进行改革。
从1949年开始一直到1978年,中国的外贸体制是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是“互通有无,调节余缺”,并实行对外贸易的国家统制。
1978年后,外贸体制的改革也逐渐开始。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从主要目标和改革性质上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79〜1987年:以调动外贸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
(2)1988〜1993年: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
(3)1994〜2001年: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导向的外贸体制改革;
(4)2001年以后:以WTO 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
5. 贸易逆差
【答案】贸易逆差又称对外贸易入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度)内,进口商品的总值大于出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入超”。贸易逆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
6. 从量税
【答案】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计算公式为:从量税额=商品数量X 每单位从量税。
7. 产业政策
【答案】产业政策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将之理解为是各种指向产业的特定政策,即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其二将其理解为是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即当市场调节发生障碍时,由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补救的政策。其三是将之理解为产业赶超政策,即工业后发国家为赶超工业先进国家而米取的政策总和。
8. 交换所得
【答案】交换所得是指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两国进行贸易时,由于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同,交换的结果使得消费量发生改变,并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这一部分的提高就是交换所得。
二、思考题
第 3 页,共 35 页
9. —个完全竞争的小国经济中有两个行业:工业制成品M 与粮食F , 价格分别为数分别为为试证明: 生产技术给定不变。社会总劳动量为与生产函总资本量
(1)一种要素的增加必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増加,而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下降。即求证的增加引起F 产量增加,M 产量下降;的增加引起M 产量増加,F 产量下降。
—种产品价格的增加必使该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增加,(2)而使另一种要素价格下降。即求证的增加引起资本价格(R )增加,劳动力价格(W )下降;的增加引起劳动力价格增加,资本价格下降(提示:W 与R 可以由本题内生地决定,而不像价格那样事先外生给定)。
【答案】(1)先求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
对部门有
对F 部门有 由规模报酬不变可得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不变,从而可以求出经济中的要素总需求,再由要素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可列出方程①与②;再由完全竞争市场得出利润为零有方程③与④。用M 表示M 部门的总产量,用F 表示F 部门的总产量,方程如下:
此方程组是关于的方程组,解得
将M 与L 分别对
与求偏导可证得第一问,即证明了罗勃津斯基定理的。
(2)①如上述方程组,将w 与r 分别对与得第二问,即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 ②证明命题2的第2种方法。要素市场上均衡时,有如下关系成立:
同种要素在两部门获得相同的收益:
资本收益:
工资水平:
得到:
将(3)带入(1)得到:
将(4)分别带入(1), (2)得到:
第 4 页,共 3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