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302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答案】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是指法律、法规未授权行使公权力情况下的社会公权力组织。社会公权力组织不仅可以因法律、法规授权(即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成为行政主体,而且可以因其依组织章程行使某些行政职能而成为行政主体。“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即属于后一种情况,即法律、法规对其没有明确授权,但它却可以根据自己组织的章程,对内对外行使一定的公权力,取得行政主体的资格。

2. 管辖权异议

【答案】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该院对于案件没有管辖权的主张。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提出异议的主体是本案的当事人,案件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

②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

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时间须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

④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异议。

3. 行政复议的申请

【答案】行政复议的申清指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撤销或者变更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请求。申请人应当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复议申请,申请复议应符合法定的条件:

①申请人是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②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③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④属于申请复议范围;

⑤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4. 行政规章

【答案】行政规章是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事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包括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

总称。

5. 行政指导的正当性原则

【答案】行政指导的正当性原则指行政指导必须最大限度保障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指导的可接受性。行政指导的正当性必须以其合法性为前提; 正当性体现了行政指导是一种以理服人的“软性”行政活动,行政指导过程本身也应当是一个说理的过程。正当性可约束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指导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

6. 行政追偿

【答案】行政追偿,又称行政求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行政追偿有两个条件:

①赔偿义务机关己经向赔偿请求人,即受到损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支付了贴偿金; 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违法行使行政职权造成了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且其在主观上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7. 行政给付

【答案】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以及在公民下岗、失业、低经济收入或者遭受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下,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策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者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8. 授权立法

【答案】授权立法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单行法律和法规或授权决议所授予的立法权而进行的立法。授权立法的根据有两类,即宪法和组织法以外的单行法律、法规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专门的授权决议。

根据单行法律、法规所进行的授权立法一般称为普通授权立法; 根据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专门的授权决议所进行的授权立法称为特别授权立法。

二、简答题

9. 行政诉讼被告的一般情形有哪些?

【答案】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它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被作为原告的个人或者组织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行政诉讼被告的五种情形:

(1)原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作出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行政案件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是被告;

(4)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5)行政机关撤销后,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作为被告。

10.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

【答案】(1)在世界史上,最早开行政补偿制度先河的是法国

1979年,法国颁布了第一个行政机关对因实施公共事业而受到损失的人给予补偿的法律,初步建立了以无过错责任为特征的损失补偿制度。

(2)现在多数国家均有行政补偿方面的立法

①1946年((日本国宪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为了公共利益,在正当补偿之下,可使用私有财产。”

②英国1961年和1973年的土地补偿法规定了强制征收的手续和住宅、农田的损失及其他土地强制征收的补偿规则。

③美国《权利法案》第五条规定:“……人民私有财产,如无合理补偿,不得被征为公用。”1987年美国联邦议会通过《西北地域法令》第二条规定:“……倘在公共紧急状态下,为了维护共同利益而必须征用任何人之财产或某项服务时,则应给予充分之补偿。”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政策和立法确立了行政补偿制度

①20世纪50年代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所付的定息,实际就是一种行政损失补偿; ②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对行政补偿制度的一些具体内容,如征收标准、补偿条件、补偿额度等作了规定;

301986年六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土地管理法》,在上面两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征用土地方面的行政补偿制度。

11.简述行政强制应遵循的法律基本原则。

【答案】行政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1)行政强制法定的原则

①行政强制的设定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由法律设定。

②行政强制的实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范的规定进行:a. 实施行政强制的机关必须合法,无行政强制权的机关和组织均不得实施行政强制; b. 行政强制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便不能强制; c. 行政强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d. 行政强制权的授予和委托均需要依照法律规范的规定进行。

(2)行政强制适当的原则

行政强制适当原则要求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两个层面都必须对手段和目的进行衡量,准确地把握行政管理目的,充分了解实现该目的所必要的手段以及既有的手段,在确保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基础上,尽量做到选择非强制手段,选择较轻的强制手段,所选择的行政强制手段与所要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需求程度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