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833旅游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要点。
【答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一种动机理论。人们广泛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去解释行为动机的产生,包括借用这‘理论去解释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1)马斯洛的这一理论的内容要点包括:
①人有着多种小同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多样性;
②这些不同的需要之间有层次高低之分;
③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发展,也就是说,才会产生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即:
①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等。
②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受保护。
③爱的需要:情感、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
④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⑤自我实现需要: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的需要。
2. 简述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答案】旅游客流规律,反映的是旅游者在流向与流量方面变化与发展的基本法则。
(1)旅游客流规律的基本规律
①从总体上讲,人们外出旅游地域范围的发展总是由近及远。
a. 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b. 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c. 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目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d. 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
②旅游客流主要源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a. 人均收入水平高,消遣型旅游需求市场的发育程度较高;
b. 工商业发达,差旅型旅游需求市场规模较大;
c. 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把握旅游信息。
(2)旅游客流发展趋势
①超大型城市往往都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
超大型城市,是指居民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这类超大型城市小仅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而且是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
a. 这类城市集中地代表着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拥有较多的旅游吸引物,并且旅游服务设施完备;
b. 这类城市往往都是交通枢纽,是来访游客的重要集散地。
②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这一趋势的发展己经持续丁半个多世纪。亚太地区的入境旅游接待量己经超过美洲,从而改变了全球入境旅游业“三足鼎立”的地区排序传统格局。
③全球远程国际旅游的增长速度将会继续高于区内国际旅游。
在远程国际旅游客流中,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这三地之间的客流一直都是并将继续是其中的主流。
3. 简述二战后团体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
【答案】团体包价旅游之所以能够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的原因主要有:
(1)从需求方面来看,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省心省力:一切皆由旅行社负责计划和安排。
②安全感强:在旅行社人员带领下,以集体方式开展活动。
③省钱:由于旅行社在组织包价旅游产品时是成批量地购买旅馆床位、交通客票以及其他各种旅游服务,因而在价格上享有优惠折扣。与之相比,旅游消费者自己安排的同一旅游线路和活动内容通常都会昂贵许多。
(2)从供给方面来看,团体包价旅游的流行则主要是由于这一产品形式有利于实行批量生产,从而有利于旅行社扩大经营规模。
①评定某一饭店的等级时,通常涉及考核其“硬件,,和“软件”多项指标。其中主要的考核内容包括:
a. 设施和设备的档次和健全程度;
b. 服务项目的健全程度和提供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c. 顾客的满意率和满意程度;
d. 社会印象。
有些地方在评定饭店的等级时,还会考核其每年支出的维修费用。
②饭店等级评定工作的实施原则一般包括:
a. 参加等级评定的饭店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营业历史;
b. 等级的评定需经多次调查之后才能确定;
c. 饭店等级的高低通常不受规模大小的限制;
d. 评定后的等级并非永久不变,根据日后情况,可升可降。
二、论述题
4. 帕洛格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小同心理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在思想和行为上分别有哪些特点? 认识这一理论的意义何在?
【答案】帕洛格以数千名美国人为调查样本,对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点及其与出游目的地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帕洛格依据旅游消费者所属的心理类型。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别。
(1)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心理类型和特征分别表现在:
①依赖型一一自我中心型
属十这种心理类型的人所共有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
a. 思想上封闭而保守、谨小慎微、多忧多虑、缺乏自信、不爱冒险;
b. 行为上表现为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愿意听从公众人物的建议,或仿效他们的行为、偏好购买流行品牌的消费品、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
这种心理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在外出旅游时,倾向于选择那些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对于自己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多会经常故地重游。
②冒险型一一多中心型
属于这种心理类型的人所共有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
a. 思想上天性好奇、喜欢探索、充满自信、喜欢挑战、对待生活有个人主见;
b. 行为上多表现为喜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和相处。
这种心理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在外出旅游时,强烈偏好那些环境独特、尚未充分开发、依然保留其原始魅力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不愿意随大流去那些脍炙人口的旅游热点。
③中间型一一Mid--centric
这种心理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在人格特征和思想行为特点等方面的表现介于上述两个极端类型之间。帕洛格心理类型模型反映出,在这个心理类型连续系统上,一个人所属的心理类型距冒险型越近,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2)对于这一理论的认知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
根据帕洛格的这一理论,对于一个新开发的旅游目的地来说,最初所能吸引来访的游客主要是那些属于冒险型心理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因为此时选择去该地旅游,在很人程度上意味着冒险,而这种心理类型的旅游消费者所寻求的恰恰是“冒险一探索”类的旅游活动。继他们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其他心理类型的旅游者会逐渐地陆续跟进。当该旅游目的地步入成熟期,特别是形成旅游热点时,所能吸引来访的游客则会转为主要是那些心理类型偏向于依赖型的旅游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