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14文学基础(B)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风雅之寂
【答案】风雅之“寂”是俳谐美学及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寂”是对俳谐创作的概括。“寂”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层面:首先是听觉上,即“寂静”、“安静”,其次是视觉上的“寂”的颜色,可称之为“寂色”,最后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学上的含义,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2. 《抒情歌谣集》
【答案】《抒情歌谣集》是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合集。但其中柯勒律的诗仅有三首。这部问世之初遭到苛评的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悟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 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3. 《春香传》
【答案】《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最早产生于14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春香传》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故事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根据不同版本的流传,两人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它和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巨著。
4. 《旧约》
【答案】《旧约》是犹太教圣经,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其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5. 《虹》
【答案】《虹》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描写了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下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以巨大的热情和深度,探索有关性的心理
问题。第一代人的生活带有田园诗的色彩,同时也预示古老文明即将结束。第二代人精神的苦闷和呆滞的目光,是令人窒息的工业化社会的最好注解。第三代人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人们要冲破狭窄的生活圈子,渴望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
6. “片夫卡式”
【答案】“卡夫卡式”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卡夫卡式”意指作品大多描写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7. “能”和“狂言”
【答案】“能”和“狂言”是日本的两个古典剧种,诞生于镰仓室町时期,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其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类似相声剧的形式来表演,体现出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
8. 马查多·德·阿西斯
【答案】马查多·德·阿西斯是巴西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首屈一指”和“独一无二”的作家。时至今日,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他是有史以来巴西“历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巴西文学界享有独尊的地位。马查多·德·阿西斯的代表作有《金卡斯·博尔巴》、《布拉斯·库巴斯的死后回忆》和《堂卡斯穆罗》,它们被巴西文学界称为“不朽的三部曲”。
二、简答题
9. 谈谈唯美主义和前期象征派的理论主张和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答案】(1)唯美主义的理论主张
①艺术高于生活
唯美主义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现实. 而是现实反映了艺术; 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 艺术家不应带有任何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接受道德标准的约束。
②为艺术而艺术
对于唯美主义而言,文艺应脱离政治、道德、社会而“自治”,要超越任何的功利目的,才能实现纯粹的美。创造美,是艺术应该追求的唯一目的。
③形式之美是纯粹美的体现
唯美主义提出“形式是一切”,重视艺术形式的美,着力探讨诗歌与音乐、绘画的关系,锤炼文学的表现形式。
(2)唯美主义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①康德哲学是西方唯美主义的直接滥觞。
康德提出了“无目的之合目的性”的美感学说,强调美感的主观性、无功利性和纯粹性,为唯美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沦基础。
②19世纪30年代,法国诗人戈蒂埃提出了唯美主义文艺理论
戈蒂埃首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反对艺术的功利目的,并在诗歌创作中努力实现自己提出来的文艺主张。60年代,唯美主义在法国形成第一次高潮。巴那斯派出现,他们的影响和创作实绩进一步拓展了戈蒂埃的工作。其参与者认为艺术的最高任务是实现美,艺术独立于真理、功利和道德。
③19世纪40年代起,唯美主义在英国逐渐形成一定声势,并在80至90年代抵达第二次高峰
作家罗斯金为英国的唯美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美的理想就是道德的目的。文艺理论家瓦尔特·佩特系统地提出了唯美主义文艺理沦,指出艺术美脱离现实,是孤立的、独特的。作为佩特学生,的王尔德则将其接受的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创作化、生活化,并提出美高于生活的观点。王尔德的文学活动,代表了唯美主义发展的高峰,但随着他的入狱,其创作走向停滞,唯美主义也日趋沉寂。
(3)前期象征派的理论主张
①思想上
a. 认为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互相应和、互相沟通,诗人的任务就在于挖掘自然与人之间的契合关系和内在联系;
b. 表现出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深切的危机意识,试图通过艺术来超越平庸、虚假的社会现实和堕落、浅薄的文化。
②艺术上
a. 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和忧郁的情绪,化丑为美,丑中见美。
b. 善于运用通感、暗示和象征手法,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井升华为哲理,充满了神秘色彩。
c. 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在语言和韵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雅。
(4)前期象征派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①象征主义的发端可以追溯到美国诗人爱伦·坡那里。而波德莱尔在19世纪中期的文学活动则开启了象征主义在文学思想和表现方法方面的探索,成为这一文学潮流的先驱。波德莱尔将都市的丑恶纳入了诗歌表现范围,从中发掘美,传达了对资本主义文化的失望情绪。他提出了“通感”说,指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人的各种感官都存在着互相感应的关系。
②19世纪80年代,在波德莱尔文学活动的影响下,一批诗人团结在《象征主义者》等报刊周围,揭起了象征主义的大旗,形成了一股潮流。其中,莫雷亚斯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