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之心理学导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是指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一种对心灵本质的阐释。认为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段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意识的主要特点有: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每一思想总属于特定个体所有; 意识是常变的。每一种意识状态仅出现一次,不能重返; 意识是连续的。意识是一个经常变化而永不中断的过程; 意识是有选择的,可能有效的刺激只有一小部分进入意识。意识流学说虽对实验心理学有负面的影响,但却对心理学中元素主义进行了批判,也成为了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技巧。

2. 心理

【答案】心理是个体一切精神活动的总称。与物质相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以及从潜意识到意识的具有不同程度觉知的各种心理现象。人类心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一般包括个体心理、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个体的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物作用十人(主要是人脑)

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认识、情感或意志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在一起的。

3. 社会助长

【答案】社会助长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与“社会抑制”相对,是指个体因他人在场而提高活动效果的现象。特里普利特1898年发现,多人同时参赛自行车竞赛,比单个运动员分别计时参赛速度要快。后来的许多实验,如F.H. 奥尔波特的五种工作方式、特拉维斯的追视盘工作等均证实了这一点。同期研究中,亦发现社会抑制现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扎琼克(扎荣克)通过现场实验提出优势反应强化说。他指出,有他人在场可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而动机水平的提高,可增强优势反应(己经学习和掌握得很熟练的动作),抑制较弱的反应(不熟练或复杂的智力活动),因此既可能对个体活动产生促进作用,亦可能产生促退作用。以后的许多研究者深化和发展了这一假说。有学者认为,社会促进效应是透过活动者的竞争动机和对他人评价的认识实现的。

4. 激情

【答案】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与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关,比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都是激情状态。这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例如,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等。激情状态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

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能力失去控制。因此需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控制情绪,调节激情中出现的不理智行为。

5. 人格

【答案】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等特征。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同时,人在各种环境、不同的时期状态下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格又是有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格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6. 最近发展区

【答案】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关于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己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己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_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7. 知觉恒常性

【答案】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的一种知觉特性。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很普遍,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①大小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论观看距离如何,人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看成特定的大小; ②形状恒常性,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仍倾向于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形状; ③明度恒常性,或称亮度恒常性,指尽管照明的亮度改变,但人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亮度知觉为不变; ④颜色恒常性。尽管物体照明的颜色改变了,人们仍把它感知为原先的颜色。除视知觉外,知觉恒常性还表现在其他知觉领域中。知觉的恒常性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作出反映。

8.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答案】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是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分类。他认为,一般智力或g 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晶体智力指己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 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

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经历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其他生物学方面的能力一样,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项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 而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

二、单项选择题

9. 通过因素分析提出构成能力的群因素说是由提出。( )

A. 塞斯顿

B. 桑代克

C. 斯皮尔曼

D. 费侬

【答案】A

10.人出生时就有( )。

A. 情绪

B. 情感

C. 成就感

D. 美感

【答案】A

11.小张喜欢做新颖和有价值的事情,而且经常能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 )。

A. 一般能力

B. 特殊能力

C. 创造能力

D. 分析能力

【答案】C

12.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 )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

A. 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B. 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

C. 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

D. 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答案】A

13.“鹤立鸡群”中的“鹤”和“万绿从中一点红”中的“红”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知觉性特征是( )。

A. 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