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康熙字典》所引《集韻》反切抽樣調查報告

关键词:《康熙字典》,《集韻》,反切,引用,調查

  摘要


康熙帝下令編撰《康熙字典》,旨在編修一部“無一義之不詳、一音之不備”的著作,因此《康熙字典》收錄了當時留存的幾乎所有字書、韻書上的有關反切和釋義,真正算得上是一部集大成的字典,在當時乃至今天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由於《康熙字典》的編撰人員較多,內容又較為龐雜,因而導致《康熙字典》在引用其他字書和韻書資料時存在較多的疏漏與錯誤。
《康熙字典》問世以後,先後有很多人對其進行校勘與研究。但專門就《康熙字典》所引各韻書反切進行全面研究的著作還比較少,因此本文擬对《康熙字典》引用《集韻》反切的情况進行調查,旨在了解《康熙字典》引用《集韻》反切的准确度,並淺探引用疏漏的原因。
由於時間和人力的限制,本文僅對《康熙字典》中的一部分字進行了調查研究,依據《康熙字典》索引中字的先後按序取字。《康熙字典》的索引是按照四角號碼排列的,因此所取之字是隨機地分佈在《字典》中的。截至現在,本文共調查了5699個字,其中2522個字所引《集韻》反切尚存在一定的問題。
經調查研究,《字典》所引《集韻》反切存在的諸問題可以歸結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是:《康熙字典》所引《集韻》反切雖同於《集韻》,但未標寫反切出處《集韻》。這種情況較為普遍。原因有二:其一是承前省略,即因為《康熙字典》所引后一反切与前一反切出處相同,均為《集韻》,後一反切不標出處;其二是《字典》在引用《集韻》反切後漏標了出處《集韻》。
第二大類是:《康熙字典》漏收《集韻》反切的情況。漏收《集韻》反切,即《集韻》中有某字某反切,而《字典》沒有收錄。具體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字典》未列寫與所收音切讀音相同的《集韻》反切,即《康熙字典》中收錄了某字在其他韻書中的某些音切,但漏收了該字該讀音在《集韻》中的反切。亦即《集韻》中有與《字典》所收錄的其他韻書反切讀音相同而用字不同的反切,《字典》因此沒有將《集韻》中該讀音的反切一併收入。其二是《字典》未列寫與所收全部音切讀音完全不同的《集韻》反切,即《集韻》中有一個或多個反切,與《字典》所收錄的全部反切讀音皆不相同,而《字典》卻沒有收錄這個或這些反切。第一種情況僅僅是漏收了反切而沒有漏收該反切所表示的讀音,而這種情況無疑造成了讀音上的漏收。
第三大類是:《康熙字典》錯收《集韻》反切的情況。錯收《集韻》反切,就是說《字典》所收標明出自《集韻》的反切與《集韻》中原反切有所不同。根據造成錯收的原因,可以具體分為五種情況。其一是因錯列反切出處而誤。因錯列反切出處而誤,一種是《字典》在列寫反切時,既列寫了出自A書的反切,又列寫了出自B書的反切,但實際上《字典》所列寫的出自B書的反切並非出自B書,而是出自A書。另一種情況則是,《字典》在列寫反切時,標明出自A書的反切在A書中並不存在。其二是因切語字形相近而誤。如果《字典》錯引的反切用字與原反切音韻地位依舊相同,則切語雖誤切音卻不誤。如果《字典》錯引的反切用字與原反切音韻地位不相同,則切語與切音俱誤。其三是因切語讀音相同或相近而誤。切語不同但讀音相同,則切音不誤。切語不同而讀音不是相同僅是相近,則切音亦誤。其四是因避諱違礙改字而誤。《康熙字典》在引用《集韻》反切時,也存在因避諱或違礙改字的情況,然而又並非當改全改,也存在同一字一處改而另一處不改的現象。最後是因錯收相鄰小韻反切而誤。錯收相鄰小韻,是指《康熙字典》在收錄《集韻》中某字的反切時,錯將該字所屬小韻相鄰小韻的反切收錄了進去。
本文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採用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影印的道光七年(1827)內府刊本《康熙字典》,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述古堂影宋鈔本《集韻》。同時參校《康熙字典》和《集韻》的其它版本。在調查的5699個字中,2522個字所引用的《集韻》反切尚存在一定的問題。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康熙字典》在編纂過程中,對於《集韻》反切的收錄,其準確度不是很高。
除此之外,本文對《康熙字典》所引《集韻》的版本也進行了一番考察。發現《康熙字典》在引用《集韻》的時候,所參照的應該是一個與《宋刻集韻》,即南宋潭州本《集韻》較為接近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