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潜移默化”是通过( )识记进行的。

A. 无意

B. 有意

C. 意义

D. 机械

【答案】A

【解析】无意记忆没有什么明确的记忆目的,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一些东西; 有意记忆有明确的记忆目的,是有意识地、自觉地去识记一些东西。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记忆时对材料的意义、逻辑关系并不理解,只是用逐字逐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 意义记忆则是理解的记忆,是根据对材料的内容、逻辑关系的理解而进行的。

2.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主要原因是( )。

A. 无适当提取线索

B. 痕迹消退

C. 压抑

D. 信息相互干扰

【答案】A

【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3. 主观上的音调高低是由( )所决定的。

A. 声波频率

B. 振动时间

C. 声音强度

D. 声音掩蔽

【答案】A

【解析】声波频率决定音调; 振幅决定音响; 波形决定音色。

4. 心理学家沙赫特做了一个著名的“情绪归因论”的实验,表明( )是情绪反应的主要因素。

A. 刺激情境

B. 生理变化

C. 认知

D. 丘脑

【答案】C

【解析】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5. 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

A.1秒

B.3秒

C.5秒

D.7秒

【答案】A

【解析】在时间知觉中,人的个别差异和误差较大。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问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1秒钟的时间常被低估。

6. 智力的核心是( )。

A. 感知能力

B 注意力

C. 记忆力

D. 思维能力

【答案】D

【解析】智力即一般能力,包括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和抽象概括力。其中,抽象概括力,即思维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7. 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快速计算出与学生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统计量是( )。

A. 百分等级

B.Z 分数

C.T 分数

D. 频次

【答案】A

【解析】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根据横坐标的原始分数,从纵坐标上读出对应的百分等级。

8. 造成儿童撒谎的原因,很大程度来自于( )。

A. 父母亲

B. 教师

C 校内同伴

D. 校外同伴

【答案】A

【解析】家庭环境中有种种因素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但最重要的是家长(父母)的素质。在婴幼儿的几年中,父母是其社会化的主要动因,他们充当儿童行为的示范者,对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表示认可和赞赏,而对不能接受的行为则加以惩罚。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看,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其他环境条件所无法比拟的。

9.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 法律和秩序的取向

B. 社会契约的取向

C.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

D. 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

【答案】D

【解析】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论。第六个阶段为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个人到达这个阶段,他能超越某些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原则。

10.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那些重要特质属于( )。

A. 首要特质

B. 中心特质

C. 根源特质

D. 共同特质

【答案】B

【解析】奥尔波特将人的特质分为:①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②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 ③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如一个人在外面很粗鲁,而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很顺从,这里的“顺从”就是他的次要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