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内部圈定必考题3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专栏评论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兴盛起来的?

【答案】(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新闻改革的稳步推进,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新闻传播业的百花园里,催生出一朵鲜艳的奇葩一一专栏评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按语等评论形式基本上是专业新闻工作者耕耘的园地,专栏评论除新闻从业人员可以撰写以外,还为广大业余通讯员和公众提供广阔的天地。

(2)媒体上的这一新生事物,最令人注目的是《人民日报》的“今日谈”。1980年1月2日,在《人民日报》一版的右下角出现一个新的专栏“今日谈”,刊载王朴写的三篇短文《“锄头柄”与“栋梁材”》、《岂可削足适履》、《集腋可以成裘》。这三篇短文,以其来自生活的选题、侃侃而谈的说理和清新活泼的文风,立即受到读者的广泛赞誉,在新闻界内部也引起热烈反响。

(3)这种一举数得、广受欢迎的短文和栏目,仿佛评论园地里绽开的一束报春的小花,顷刻间迎来百花盛开的喜人局面:①《人民日报》二、三、四版相继办起专栏评论; ②其他中央级报纸和各省、市、自治区及很多地、市报纸,包括一些电台、电视台,也先后办起大大小小的专栏评论。较有影响的有创办于1978年1月的《哈尔滨日报》的“大家谈”,创办于1978年7月的《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以及后来陆续问世的《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解放军报》的“集思广益”,《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青年观察家”,《河北日报》的“杨柳青”等。以三五百字小言论见长的专栏评论,较有影响的除“今日谈”外,则有《辽宁日报》的“每事议”、《北京日报》的“文明小议”、《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解放日报》的“新世说”、《文汇报》的“虚实谈”、《新民晚报》的“今日论语”等,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辟这种专栏。这是当前最受欢迎的评论形式,因为让群众走上论坛,直抒胸臆,反映了政治上的清明,同时也体现了群众办报的路线。

2.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

【答案】17世纪初中期,近代报刊在欧洲普遍出现,出版自由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随之而生。英国人密尔顿的《论出版自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也是第一次提出新闻自由的口号。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仍是私有制下的自由,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自由,资本主义新闻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