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农业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村十地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

①土地承包方土地承包方有两类: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外的经营主体。

②土地发包方

a.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发包方

按照谁所有谁发包的原则,应当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即使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发包的,并不改变所有权关系。

b.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的发包方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2)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①发包方享受的权利

发包方享受的权利包括:发包农村土地的权利; 监督承包方的权利; 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行为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②发包方承担的义务

发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③承包方享受的权利

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对承包地的使用权; 对承包地收益的获取权; 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补偿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④承包方承担的义务

承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2. 如何理解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

【答案】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包括:

(1)经营目标的双重性

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即服务性与盈利性的相统一。

当合作社与其社员发生经济往来时,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可以为社员提供有偿、低偿或无偿的服务,力求经营成本最小化; 当合作社与外部发生经济往来时,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

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即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以合作占有为核心,在个体制基础上形成合作制,主要是指在以家庭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前提下,整个生产过程的一定环节由这些农民共同组成的合作社来完成,即在某个一定环节上,家庭经营为合作经营所替代,而在其他的环节上还基本保持着家庭经营的特性。

(3)管理的民主性

管理的民主性即自主与自愿的有效结合。

农业合作社必须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章程和制度,将有关问题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农业合作社是完全建立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条件下,农民所做出的自主选择,联合各方彼此信任,需求基本一致。

3. 什么是农业的家庭经营?

【答案】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它突出了主要经营对象的产业特征,即农业,而不是其他产业; 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主要实行的是家长制或户主制管理,小存在管理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 它强调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而不是以雇下经营为主。

4. 试分析人口、人力资本积累、自然资源、环境和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答案】(1)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①人口增长对农业的影响

a. 从资源方面来看,人口过多,人均资源量的进一步降低,使农业资源负担过重,削弱人均产出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 从环境方面来看,人口过多将增加资源利用强度,破坏生态系统,为满足人口群体生产和消费的增加,产生各种环境问题。

c. 从社会方面看,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更为严重,进而会加速人口的聚集和迁移,引起城市化质量下降、失业增加、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②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现代农业对农业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却不断提高,因而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农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自身上的各种知识、技能及体力的存量。人力资本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人力资本积累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

(2)自然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类社会自身的永续生存和发展,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只顾及当代人的利益,还必须关注后代人发展的需要。自然资源支持着自身及人类的持续发展,其承载力预不着世界及各国人口的规模,也制约着人类经济社会结构的规模。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最低安全标准原则; ②公平性原则。

(3)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主要包括生态系统以及人们对之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另一方面又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质和其他种种结果。环境问题有以下特性:

①环境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②环境问题具有传递性;

③环境污染往往具有累积性,呈指数式发展:

④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4)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

①农业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落后;

②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③某些技术进步可能产生负效应,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它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5.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答案】(1)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过加工,或经过初加工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食用农产品。

(2)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有以下特点:

①发展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并对产品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③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④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标志与专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