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D
2. “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则富的关心,超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
A. 乌申斯基
B. 苏霍姆林斯基
C. 凯洛夫
D. 赞科夫
【答案】A
【解析】乌申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为发展教育学,培养一批教育学者,最好的途径便是创办教育系。设立教育系的目的是研究人和人性的一切表现及其在教育艺术上的专门应用。他说,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托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的子女的道德和心智托付给教育者,把子女们的灵魂,同时也把祖国的未来托付给他们。由于乌申斯基以其卓越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活动对19世纪后半期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被誉为“俄
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题中所述正是乌申斯基关于设立教育系的理由的论断。
3. 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作反应,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 )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不同的认知方式的掌握理解程度。分类标准不同,则认知方式不同,根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影响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根据认知速度的差异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根据学生信息加工的深度分为深层加工型和表面加工型。从这道题的题目可以看出来,考查的既不是是否受环境影响也不是信息加工的深度而是认知的速度,题干表明说的是认知速度比较慢的用更多时间思考的,所以,排除ABC 。
4. 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代表人物是( )
A. 王夫之、颜元
B. 张居正、张伯行
C. 朱熹
D. 周敦颐、张载
【答案】D
5. 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
A. 改革科举
B. 发行报刊
C. 兴办学堂
D. 译介西书
【答案】B
6.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是“有关……的知识”,属十程序性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知识是什么”的描述,因而是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选A 。
7.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
A. 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
B. 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
C. 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
D.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答案】D
【解析】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创造性认知品质的核心,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产生新力案和新成果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说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汰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征。因此,答案选D 。
8. 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
A. 初始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评价类型基本观点的把握程度。布卢姆依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类。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旨在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 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意在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的进展情况,故又称为进展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通过时间来区分这几种评价就可以,这道题的关键词“教学过程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9.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 颁布千子癸只学制
B. 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 设立学部
D. 创设京师大学堂
【答案】C
10.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
A. 礼乐
B. 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