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论述题

1. 如何提升机构(政府和企业)官方微博的影响力。

【答案】继2011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应用元年”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媒介使用平台。其中,政府和企业的微博,亦可被称为“政务微博”,在传递政府和企业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提升官方微博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务微博应学会直面负面信息,继而实现自我批判

政务微博特点之一就是报喜不报忧,对负面的曝光信息唯恐遮掩不及。随着民间舆论场日益强大,民间监督的不断加强,政务微博应该敢于向公众自我揭短,勇于承认工作不足,并在公众的督促下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拉近与普通网民的距离。

(2)政务微博可以形成政府舆论场,抢占舆论引导权

北京“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发生后,北京消防、水润京华、平安北京、交通北京与16区县政务微博持续不断发送官方消息、雨情信息,合力形成了官方舆论场。暴雨过后,有谣言称房山一养老院200名老人死于暴雨灾害,房山区政府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调查结果,敬老院死亡人数为零,有力地澄清了事实。作为此次灾害较为严重地区的政务微博,房山区政府官力微博,在微博中直播救灾工作,时时播报灾情,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为政府应对灾害赢得了主动。

(3)提高活跃度

提高政务博文的数量与质量,时时发布民众最关心的最新政务微博,关注周围热点,回答民众关切的问题,增强与民众的互动性。

(4)整合传统媒体信息筛选及公信力资源,构建多级传播体系

微博上虚假信息泛滥,对于虚假信息,真实客观恰恰是官方微博的优势所在。官方微博可将自身的信息筛选能力、累积的公信力和微博的快速、互动、便利等传播特点相整合,可以在真伪莫辨的海量微博信息中占据制高点,将个人力和群体力相结合,构建多级传播体系。

(5)广泛采用“微访谈”、“微直播”等技术

微访谈是指建立在微博基础上的访谈类节目。与传统访谈不同,微访谈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普通网友,并且由访谈嘉宾直接回答,真正做到嘉宾与网友之间零距离交流。

(6)为微博增加独特原创内容,提高传播力

多发精彩的原创微博,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微博用户的关注,同时多转发图文并茂的微博,将图片和视频的优势组合起来发挥作用。根据本地的特色和网民所关注的当地热点话题,多发一些

本地内容微博,从心理和地理接近性入手,吸引本地微博网友。

2. 评述中共党报历史上的三次重要改革。

【答案】(1)1942年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第一次新闻改革。

①《解放日报》改版的背景

自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一次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根据整风精神来检查报纸的党八股现象。《通知》发出后。从《解放日报》到各新闻单位、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掀起整风和检查“党八股”的热潮。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实行改版。改版的任务是“进行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的战斗的党的机关报”“贯彻我们报纸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②《解放日报》改版的内容

a. 在版面安排做出改变。《解放日报》改版前的编排顺序是一版国际、二版国内、三版边区、四版本地(即延安)。改版后,版面顺序进行调整: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 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 第三版是国际版; 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

b. 报道内容上:改版前,《解放日报》国际内容占绝对优势,对党的中心工作配合不力,脱离实际的党八股现象严重。改版后,开始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报道为主,密切联系群众和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当时,整风运动是党的一项中心工作,《解放日报》集中力量报道整风运动的发展情况,发表了大量指导整风运动的文章和社论,同时还办专刊、辟专栏宣传整风运动。

c. 在评论板块中:《解放日报》创刊初期社论天天有,但质量不高。改版后,社论不是每天必有,而是注意质量,突出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生活。

③《解放日报》改版的意义

a.1942年整风运动是当时党的一项中心工作,《解放日报》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地宣传整风运动,结合整风运动发表许多指导运动的文章和社论,保证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

b. 成功地反击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宣传攻势大造反共舆论,宣扬着“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同时准备武装进犯陕甘宁边区。《解放日报》组织宣传反击,在七月和! 一月先后发表毛泽东写的重要社论:《质问国民党})和《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解放日报》还尖锐揭露和声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的阴谋,引导并影响了国内外的舆论。

c. 有效地带动其他报纸的改革。《解放日报》自身的整风改革为根据地的其他报刊树立了榜样,各报经过整风改革都注意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对报纸版面进行调整和改革,进一步密切与实际工作和群众的联系。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d. 《解放日报》的改革丰富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办报”

思想的确立。《解放日报》连续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文章,如《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党与党报》、《报纸与新的文风》、《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等,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方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以及文风等问题,作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通过这次改革,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走上成熟发展的道路。

(2)1956年以《人民日报》改版和新华社改革为标志的第二次新闻改革。

①改革背景

a. 主观方面看,全国解放以来,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工作经验,全国新闻事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过程中出现盲口照搬的教条主义倾向,束缚新闻工作者的思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闻工作落后于现实生活的矛盾凸显,广大新闻工作者迫切要求改单。

b. 客观上,1956年的国内形势的发展为新闻改革创造条件。这年1月中共中央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卞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新闻工作者备受鼓舞。1956年春天,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使新闻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充满信心和力量。5, 6月间,刘少奇同志听取新华社、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汇报,对新闻工作发表了重要谈话,阐明新闻工作改革的指导方针。

c. 在国际卜,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这次会议对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批评斯大林的错误卜有积极意义。

②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

a. 报幅由原先对开1张4版,改为2张8版。

b. “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夕,“力求适应读者的需要”。改版后的《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数量增多,改版前每天国内新闻不过三四十条,改版的第一个月平均七十多条; 新闻报道的题材广泛,报道围绕人民生活的多个方面。

c. “开展自由讨论”。在讨论中,“把社会的见解引向正确的道路”。言论质量有所提高。社论注意从实际出发,既有针对性,又有群众性。在第八版创办文学性副刊,受到读者欢迎。

d. “改进文风”。“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且言之成章”。并且提倡写短文,形成生动活泼的文风。

e. 为加强报纸与读者的联系,改版后的《人民日报》实行全编辑部动手处理读者来信的原则,各个版分别刊登读者的有关来信,使各个版都保持与读者的联系。

③新华社以建设世界性通讯社为目标,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a. 在建设世界性通讯社方面,新华社制定的12年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具体步骤和办法。为保证规划的实现,新华社积极选调培训干部,不断加强国外分社的力量。1956年,新华社建立国外分社10个。

b. 在改进国内报道工作方面,新华社注意提高报道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全国扩大记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