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829公共政策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经济可行性? 如何进行经济可行性比较?
【答案】(1)经济可行性是指一项政策方案的执行能获得财经资源的充分支持,又指力一案或项目的执行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或效率,它主要测量方案或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效益)。从经济可行性方面来考虑,某一项政策方案或项目,只有利益超过成本或至少利益等于成本时,才是经济上可行的。或者说,只有一个方案或项目的利益的值大于或者等于成本的值时,才是经济上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的比较
经济可行性的具体标准有投入产出之比、生产力或效率、盈利率或获利性。如果一项政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可货币化,那么,就可进行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评估:
①可以对政策进行单独的经济可行性评估。决策者使用一些诸如收益率的度量标准来决定接受该方案的决定是否可取。
②可以将该政策与其他完全实现了货币化的政策对照评估,并通过运用货币化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异,或者二者的比率,来选定最有利的政策。
第二种可货币化的评估类型再分为涉及目标相同的计划和政策评估以及涉及口标各异的计划或政策评估。一项政策的成本和收益的另一个特性是它们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经济可行性的评估有两个基本方法,即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一效能分析。
2. 政策终结有哪些形式?
【答案】(1)政策终结的概念
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2)一般而言,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六种:
①政策废止。指直截了当地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政府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式的发展变化,不定期地清理、废止大量不合时宜、过时了的政策。
②政策替代。指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新政策对旧政策的补正、修正。目的是更好地解决旧政策所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充分实现政策的目标。
③政策合并。指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
他政策中去。合并政策有两种情况:a. 将原有的政策内容合并到现有的政策中,作为现有政策的一部分; b. 将多个旧政策加以调整,合并成一个新政策。
④政策分解。指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这有利于执行者明确政策目标,提高执行效率。
⑤政策缩减。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政策终结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关系,减少损失。主要表现形式有:缩小对政策的资源投入,减小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另外一种方式是,把政策中过时的部分废除,而保留原来政策中合理的部分。
⑥政策的法律化。指一项经过长期实行有效的政策,为了提高其权威性和强制力,经过立法机关和授权立法的行政机关审议通过,上升为法律或行政法规。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政策终结。
3. 全面理性模式的要点。
【答案】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丽综合全面的资料作出合理性的决策。
(1)根据林德布洛姆的论述,全面理性模式的要点是:
①决策者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
②理性人首先应该清楚自己的日标、价值或要点,然后予以排列优先顺序;
③他能够列出所有达成其目标的备选方案;
④调查每个备选方案所有可能的结果;
⑤比较每个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
⑥选择最能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总之,政策分析的全面理性模式主张,为了一个理性的决策,政府的决策者必须知道所有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相对权重,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每一个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 必须能够估计每一个政策方案可能得到或者失去的社会价值比例,能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
(2)全面理性模式的主要难题有:
①在政策制定中。决策者往往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一些现象的表征去探查问题的所在,这往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②在政策制定中。目标、价值的排列往往因目标不清晰及价值冲突,使得决策者犹豫不决; ③要列出所有达成日标之备选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后果,在人类能力有所限制、环境不确定影响及时间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
因此,全面理性模式虽然是政策分析的完善境界,但在实际的政策分析中难以做到全面理性的要求。
全面理性模式构成以后的儿乎所有政策分析模式的出发点。可以说,后起的各种政策分析模式是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以及吸取它的某些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 备选方案为何重要?
【答案】(1)备选方案的概念
备选方案是指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依据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备选方案可以表现为政策、策略或各种行动过程。
(2)备选方案的重要性
①政策分析过程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划分为三大步骤:界定问题并提出决策目标; 搜寻或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 对各种备选方案加以比较并做出抉择。从选择程序上看,备选方案的搜寻或设计构成了政策分析过程中的一个中介环节,一旦界定了问题的性质与边界,并确立了政策的目标及评估标准,就开始拟定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为方案的比较及抉择做好准备。因而方案的拟定构成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
②从现实的政策决策的实践看,备选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找到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是合理决策、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找到足够多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做充分的比较和择优。
③在讨论政策方案产生的力一法时,既要注意那些发现或寻找力一案的力法,又要注意那些设计或创造力一案的力-法。在政策分析的这个阶段,分析者应帮助决策者发现或发明、创造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发现的备选方案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所要探求的东西—而且往往是在明显的东西中发现的。
总之,备选方案的形成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不应该消极等待它们的浮现,也不能单纯靠寻找,还必须依靠设计和综合,应该充分重视。
5. 简要分析未来预测的程序。
【答案】未来预测的程序具体阐述如下:
(1)明确预测要求。包括预测的目标,预测是为计划还是为决策或为其他目的进行的,对预测精度的要求,对完成时间的要求等。
(2)组织工作。预测工作的负责人应选择合适的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兼职或专职地来做预测工作,但有些小型的项目也可能只需一个人。
(3)搜集数据。数据的收集可通过各种途径,如利用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使用会计统计人员的原始记录,进行专门的调查等,这一步骤不仅与预测目标有关,还与预测者对完成时间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在时间较紧的}h}况下往往只能利用己有的或较易获得的数据,如果时间较为宽裕,则有可能同时采用几种方法去获得丰实而细致的数据。
(4)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这一步骤是整个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方法是否适用将严重影响预测的质量,甚至决定其成效。
(5)利用采得的数据,运用选定的方法作预测。这是整个预测过程中具体而细致的一步。
(6)对预测结果的评价与修正。对中长期预测,山于预测值与实际值一时无法比较,因此这一步骤往往是一种主观的判断,或者省略不做; 对短期与即时预测,需要把实际结果与预测值结果作比较,从而对整个预测工作做出评价。如果误差在预定范围之内,可以认为预测是成功的。在误差过大的情况下,应寻找其原因。如果误差是由于数据质量太差引起的,那么就应进行“补课”。设法提高其可靠程度; 如果原因是预测方法选用小当,则应回到第4步重新预测; 如果方法适用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