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答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四项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2)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权保障观念,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执法工作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执法为民,包括三项基本要求: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三是文明执法。

(3)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公平正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①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

②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4)服务大局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全体人民摆脱贫穷落后,最终走上小康和共同富裕。

大局代表着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和主导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要以服务大局为目标方向,具体工作要以服务大局为基本准则,工作成效要以服务大局为检验标准。

(5)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也要领导人民执行法律,同时党也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2. 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

【答案】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

(1)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婚姻家庭关系不仅需要道德规范来维系,也需要法律来调整。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制; 男女平等; 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3)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的调节手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着婚姻家庭这个人生港湾。树立家庭美德,遵循婚姻法律规定,是生活对人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同学们走进大学,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也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应该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对婚姻和家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 谈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

【答案】个人品德的养成既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正确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也要自觉地向道德模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

①要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思考和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月却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③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2)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主要有:

a. 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b. 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c. 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悠意妄为;

d. 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e. 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3)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②大学生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中自觉开展学习道德榜样的活动,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道德修养要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相联系,与人们具体的道德行为相联系,与人们的全部道德实践过程相联系。

①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社会;

②要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发明创造等社会实践,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为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创造条件。

4. 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由于法律、权力、权利、程序是所有治国理政实践所不可或缺的四个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就体现为对待和处理这些基本要素的态度和方式。

(2)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①法律至上

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a.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 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类社会规范的调整时,法律规范的适用要优先于其他社会规范;

c. 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②权力制约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a. 职权由法定,是指国家机关的职权必须来自法律明确的授予; b. 有权必有责,是指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 c. 用权受监督,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 d. 违法受追究,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③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a. 宪法保障是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