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述题 1. 从传播学的角度阐释当前西方媒体所有权集中现象。 【答案】(1)从背景及成因上看,媒介所有权的集中有利于传播资源的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杂志等不同传播渠道的互相配合既可以节省传播成本,又可以增强传播的效果。对利益的无限追求是媒介所有权集中的根本原因。同时,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传媒资本市场的日趋发展、全球性贸易的盛行也为媒介所有权的集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从影响上来看,虽然媒体实力的壮大可以保证其产品的先进,满足了受众眼前看的需求。但从长远看,媒介所有权的集中导致一国乃至世界的信息资源急速地向少数传媒寡头聚拢,他们逐渐掌握传播的话语权,并成为各大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商业味道越来越浓,受众的选择却越来越少。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致使传媒内容的含金量大大下降,逐渐抹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并造成更大的“知识鸿沟”。此外,少数传媒大亨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进行“议程设置”,通过创造“虚拟环境”来塑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造成了大众头脑中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国际成见。 因此,从传播学角度看,西方媒介所有权的集中有其一定必然性,但这种集中带给世界传播秩序的影响不可轻视,提醒人们要更加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感,争取公平、公正、双向的世界传播新秩序。 2. 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1)对新闻媒介形态的变化而言,技术扮演了核心的推动作用。没有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媒介形态与功能的不断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极端低下,人类只能凭借体语和简单的信号进行信息传递。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和文字得以发明,这促成了人类传播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变革,即信息可以借助文字进行编码并传布久远。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更为人类传播提供了简便的载体,并为信息的大规模复制和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性。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电子媒体的诞生,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大为提升。随着卫星和互联网的出现,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人类媒介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以时间压缩空间成为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特征。(2)尽管技术的进步对媒介的演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技术不是决定媒介发展的根本力量。技术对媒介的影响,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技术在媒介演进中的角色。应该承认,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信息传递需求,是媒介演进的根本决定要素,正是这种需要,推动着人类不断改进技术,并迅速应用于媒介领域,从而不断提高人类控制和传播信息能力。 3. 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答案】1959年,美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系统模式。这个模式认为,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
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
(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赖利夫妇认为,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也是现代社会各种传播系统中的一种。
在这个模式中,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系统,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每一种传播活动,每一个传播过程,除了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之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广泛影响。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4. 试论“全球信息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有哪些?
【答案】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正在产生着世界性的影响。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信息的全球性,实时传播的实现使得生产、流通和消费各领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关系越来越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普遍冲击以及中国的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对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所起的巨大作用,就是其最好的例证。
(2)政治全球化的加速
政治全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二是地理政治向全球政治的变化。
(3)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
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的比重增大是当今时代全球传播的一大特色。与此同时,‘已还伴随着激烈的摩擦和冲突; 文化传播的背后,还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利益关系。
二、论述分析题
5. 现代资本主义是如何通过信息选择为统治阶级服务?
【答案】资本主义媒介在本质上是垄断资本或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批判主义学派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那种直接宣传己很难奏效,现代资本主义传媒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新闻或信息内容的选择,来潜移默化地为统治阶级服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传播内容中极力夸大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民主和自由,制造“幸福生活”印象,灌输资产阶级价值观,以求增强社会成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向心力。
(2)通过无休止地刺激人们的享受欲望和把他们引向娱乐领域的方法,来转移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问题的注意力。
(3)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一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变形为抽象、暖昧的“我们与他们”、“市民对官僚”、“温和的多数与好斗的少数”、“英国人(或美国人)与他们的敌人”的对立和冲突,抹煞阶级统治关系,抑制劳动阶级意识的成长。
(4)它们以传播通俗文化为名,实际上主要是选择通俗文化中落后的、对统治阶级有利的内容加以传播。例如,英国的劳动阶级中一方面存在着性别歧视、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仟感、对皇室和贵族的崇拜以及宿命论等落后意识,另一方面也有着基于社会主义思想传统的先进文化。大众传媒片面地夸大前者,对后者则持歪曲和排斥态度。
6. 2011年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十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oi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请就此事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娱乐节目泛滥是“限娱令”出台的原因
此次“限娱令”出台主要针对三种现象:一是节目形态过于集中于娱乐节目,导致观众选择范围缩小; 其次,照搬境外或他台创作的节目,一家创新、多家模仿、观众厌烦的恶性循环,损害了电视节目原创者的积极性; 第三,以收视率为导向,导致部分节目热衷于传播绊闻谣言,甚至编造故事、假冒当事人,传播错误价值观、道德观、炫富拜金,嘲笑耍弄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 有的节目以展示丑态、病态刺激观众,肆意恶搞等,造成不良影响。此次管理措施的出台就是要加强管理,避免同类节目跟风抄袭、总量过多、质量不过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创新。
(2)限制过于娱乐化、低速化的节目
近几年中国的电视荧幕呈现出泛娱乐化的特点,尤其在2011年,相亲类节目此起彼伏、选秀类节目也层出不穷,致使电视节目出现两个特征:
①娱乐性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占据了各个电视台栏目的很大比重;
②原本严肃性的电视节目在内容、形式、叙述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媒介的新闻、资讯、教育、娱乐等功能和分工出现了越来越模糊的态势,而愈发倾向“泛娱乐”,根据电视的“培养理论”,会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发展和价值呈现。
媒介的娱乐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当今得到市场化的媒介产业里,娱乐化节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媒介的经济效益。电视节目娱乐化可以:
①帮助公众疏通情绪,协调社会稳定;
②构建统一的“大众文化”,促进社会的大部分群体之间的心理协同和行为趋同;
③赋予公众更多的话语权,使得电视从一种纯粹传播信息的媒介转变为更具接近性的民众发声平台。
但是,过度的泛娱乐化和低俗化会使得媒介文化影响社会价值观导向,同时也使得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媒介机构长期只负责满足受众的浅层需求,不了解受众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丰富的诉求点,最终影响自己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对“娱乐化”的重新界定:不仅仅指节目类型,还指创作倾向“限娱令”要求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的节目实施总量控制,并要求每晚黄金时段全国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量控制在3档以内,同时进行结构的调整,防止节目类型同质化。“限娱令”的初衷应该是影响媒介工作者的创作出发点,而不是一味地进行限制和束缚。
在衡量媒介产品是否成为“泛娱乐化”的过程中,应树立起全面、立体的考查标准。
①功能原则,广播电视宣传教育功能应放在首位,娱乐节目也要寓教于乐;
②元素原则,在非娱乐节目中加入过度的娱乐元素,也属于过度娱乐化;
③效果原则,以追求眼球和提高收视率而增加快感满足的节目也属于过度娱乐化;
④总量原则,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不能过度集中。
(4)对“限娱令”的反思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