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核科学与工程学院823传热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依据是_____和_____。直角坐标下一维,非稳态、无内热源导热问题的导热微分方程可以表示成_____。
【答案】 傅里叶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 确定导热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中有边界条件,常用的有三种:
第一类边界条件为_____; 第二类边界条件为_____; 第三类边界条件为_____。
【答案】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以及周围流体的温度t f 。
3. 角系数的定义是_____。
【答案】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 记为Xu
4. 无量纲组合
叫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
【答案】普朗特数;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的一种量度
5. 如果测的通过一块厚50mm 的大木板的热流密度为为25°C , 则另外一侧的表面温度应为_____.
【答案】
【解析】
根据傅里叶定律可知
计算可得木板导热系数为:
当
时,木板两侧温度差为:
把
。
、
代入,
木板两侧的表面温度分别为40°C
该木板的一侧表面温度
和20°C ,则该木板的导热系数为_____; 若将加热热流密度提高到
因为木板一侧的表面温度为25°C,因而另外一侧的表面温度为65°C。
6. 黑体的温度越高, 其最大辐射力波长越短, 描述这一性质的物理定律叫_____定律。
【答案】维恩位移
7. 纵掠平板强迫对流换热的能量方程为_____。
【答案】
第 2 页,共 57 页
8. 在一维稳态传热过程中,每一个换热环节的热阻分别为0.01K/W、5K/W、100K/W,则热阻为_____的换热环节上采取强化传热措施效果最好。
【答案】100K/V
【解析】热阻为100K/W的换热环节在总热阻中占主导地位,它具有改变总热阻的最大潜力。因此,在热阻为100K/W的换热环节上采取强化传热措施效果最好。
9. 自然对流换热是指_____。
【答案】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10.漫辐射是指_____。
【答案】各朝向辐射同性, 即满足兰贝特定律的辐射
二、简答题
11.热量、热流量与热流密度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1)①热量Q ,其单位为J (kJ ); ②热流量传递的热量,又称传热速率;③热流密度q ,其单位为积所传递的热量。
(2)如记为传热时间,则三者间有如下的关系:
式中,A 为传热面积,
12.肋片高度增加引起两种效果:肋效率下降和散热表面积增加。因而有人认为,随着肋片高度的 增加会出现一个临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后,肋片散热量反而会下降。试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2)计算公式表明,肋片散热量与以散热量不会
随高度増加而下降。
13.冬天,在相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为什么骑摩托车比步行时感到更冷些,一般要戴皮手套和护膝?
【答案】因为强制对流换热强度与流体壁面之间的相对速度有关,相对速度越大,对流换热越强。与步行相比,骑摩托车时相对速度较大,对流换热强度大些,因此人体会散失较多的热量从而感到更冷些。
皮手套和护膝,由于透气性差、导热系数小,增加了传热热阻,降低了散热量,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第 3 页,共 57 页
其单位为W (kW ), 是单位时间内
q 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
的双曲正切成正比,而双曲正切是单调增加函数,所
14.当把盛有稀饭的碗放在水盆中冷却时,搅动稀饭和搅动水盆中的水,两种情况下稀饭冷却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
【答案】不一样。搅动稀饭冷却速度快(1分)。因为稀饭与水间的传热过程,稀饭侧热阻为主要热阻,要强化换热应首先从稀饭侧入手。而搅动稀饭时稀饭内部形成强制对流,并且各时刻稀饭内的温度基本相同,加大了稀饭外界间的传热湿差,冷却速度快。
15.试述数和数的区别。
【答案】
数中的为流体的导热系数,
为影响边界层厚度的几何尺寸。
数反映靠近壁面流体层
数反映物体内部的导热热阻与外部的换热热阻之间的
数中的为物体的导热系数,为固体壁(如壁厚等)的某一尺寸;的导热热阻与对流换热热阻的相对大小;
相对大小。
16.太阳与地球之间存在着广阔的真空地带,它是怎样把能量传到地球上的?
【答案】太阳通过热辐射把能量传递到地球上。从福射的本质和特点可知,热辐射可以通过真空自由地传播而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因此辐射换热并不需要两物体直接接触。
17.用一支插入装油的铁套管中的玻璃水银温度计来测量储气筒里的空气温度,请分析如何减小测试误差。
【答案】(1)选用导热系数更小的材料作套管; (2)尽量增加套管高度,并减小壁面导热系数; (3)强化套管与流体间的换热; (4)在储气筒外包以保温材料。
18.简要画出大空间沸腾换热的沸腾曲线,简述大空间沸腾换热的主要过程与机理。
【答案】如图所示。
水在1个大气压下大空间沸腾换热的沸腾曲线如图所示。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増高,出现4个换热规律不同的区域。
(1)自然对流沸腾:沸腾温差很小,壁面上只有少量气泡产生,而且气泡不能脱离壁和上浮,看不到沸腾的现象,热量依靠自然对流过程传递到主体。
(2)泡态沸腾:B 点后开始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壁上生成、长大,随后因浮力作用而离开壁。由于气泡大量迅速的生成和它的激烈运动,换热强度剧增,热流密度急剧增大,直到达到热流密度的峰值。
(3)过渡态:C 点后,生成的气泡过多,在加热面上形成气膜,开始时是不稳定的,气膜会突然裂开变成大气泡离开壁,阻碍了传热,换热状况恶化。
(4)膜态沸腾:壁面全部被一层稳定的气膜所覆盖,气化只能在气膜与液的交界面上进行,气化所需要的热量靠导热、对流、辐射通过气膜传递。此时壁温很高,辐射换热随热力学温度4
第 4 页,共 57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