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点疫区,自1971年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以来,疫区从小到大,发病率呈阶段性上升,流行强度逐渐增大,为探讨本病在该县的流行规律,必须首先检查动物携带出血热病毒的情况。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A、猫。 B、猪。 C、鼠。 D、牛。
病人女性,9岁。犬咬伤左小腿11日后开始接受羊()脑狂犬病疫苗注射,注射至11针时,病人出现高热稽留、头痛、两下肢无力、呕吐。2日后,病情加重,哭闹不停,神志不清,双下肢软瘫、尿潴留住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散播性脑脊髓炎,此病人的病理变化系神经系统的变态反应属于() A、第Ⅰ型变态反应。 B、第Ⅲ型变态反应。 C、免疫缺陷症。 D、第Ⅱ型变态反应。 E、第Ⅳ型变态反应。
有一女佣人在她15年的女佣生活中,在她所工作过的许多家庭中,传播了伤寒50例以上她作为传染源属于() A、病人。 B、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C、以上都不是。 D、健康病原,携带者。 E、慢性病原携带者。
某地农村养鸡户范某被确定为疑似病人,疫情被逐级上报,县防疫站2小时内达到现场,有关领导随后到达,建立了以副县长任总负责,有卫生局局长,防疫站,乡政府,民兵负责人参加的临时指挥部。将范某住宅和鸡舍划为小隔离圈,进行了彻底地能的生产,但不得外出。最可能是处理何种疫情() A、肺炭疽。 B、霍乱。 C、鼠疫。 D、流行性出血热。 E、土拉伦。
病人女性,9岁。常规注射A群流脑多糖疫苗,0.5ml,接种后6日,面部出现水肿,四肢关节痛。第9日皮肤出现瘀点。查体可见全身散在,0.1~0.3mm大小不等的,瘀点,对称,部分融合成片。尿检蛋白、白细胞+、红细胞+、颗粒管型+,考虑为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主要的治疗原则是() A、抗过敏治疗。 B、使用青霉素。 C、不用C+D。 D、使用维生素。 E、中草药对症。
某市1995年6-9月发生一起以儿童(12岁以下)为主的脑炎流行,共发病45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大部分病人有明显颈部抵抗感,脑脊液蛋白定性阳性。病程7-12天。发病自6月份开始,7月份病例明显增多,8月份达高峰,发病283例。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一村一例的占90%,引起此次脑炎流行的病原体最为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