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622公共行政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组织伦理

【答案】在行政机关群体作为行政伦理主体的意义上,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体制、行政领导集团以及党政机关在从事各种行政领导、管理、协调、服务等事务中所遵循的政治道德和行政道德的总和。行政组织伦理是针对行政建制的伦理规范而言的。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控制力,行政组织伦理的作用对象既是行政成员也是行政机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行政组织伦理可以被看作是注重客观性的伦理规范。其基本内涵包括:①程序公正的基本准则; ②民主责任的伦理导向; ③行政组织信任包括行政组织间、行政组织与公务员间、行政组织与公民间的信任。从影响上讲,缺乏信任的组织无伦理可言,因为信任是组织有效活动的基础。行政组织的运转与改革应该与信任联系在一起。

2. 物资管理

【答案】物资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对本部门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物资管理包括:①日常管理。包括计划、采购、验收、登记、检查、评比、移装、调度、封存、信用、改造、折旧、报废、统计与事故处理等方面。②使用与维护保养管理。各类物资设备,不但要管好,还要用好,管好是为了用好。③检查与检修管理。物资设备会因长期使用而引起损坏。要使其功能得到恢复,就需要及时检查与修理。④物资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物资设备的改造,是将科技的新成果应用于现有设备,从而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3. 行政立法权限

【答案】行政立法权限,是关于行政机关立法权限的明确规定,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和享有行政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主要是指国务院与国务院各部委之间、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亦即哪些事项应由哪级机关制定、颁布法规。换言之,哪些事项应由法律来规定,哪些事项应由其他形式的法规、规章来规定。目前我国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与法律区别的标准是颁布的机关不同,因而它们在调整对象和范围上应当有所区别。应当山法律规定的事项必须经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而不得由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制定法规或规章; 应当由行政机关的规章来规定的事项也不应由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来规定。

4. 运作效率

【答案】运作效率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有效率地组织和管理财政交易,防止资金被贪污、挪用和浪费,确保立法机构通过的预算能严格而有效地执行,提高收入和支出管理的效率。改进运作效率需要考虑四个问题:控制、灵活性、协调与激励。

二、简答题

5. 从行政领导的工作侧重点可以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哪几类?

【答案】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

行政领导方式是领导方法的一种表现,是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

从行政领导的下作侧重点的角度进行划分,行政领导方式可划分为以事为中心式、以人为中心式、人事并重式。

(1)重人式致力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中心进行行政领导活动。

(2)重事式注重行政组织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效率的提高,以事为中心进行行政领导活动。

(3)人事并重式则既关心人,也注重工作,做到关心人与关心事的辩证统一。关心人,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关心工作,才能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和奋斗目标。显然,应该提倡人事并重式的领导方式。

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的行政领导方式的划分并非绝对的,其运用并非单一、不变的。行政领导者应根据其素质、能力以及客观环境、工作性质、领导对象等条件,确定以某种方式为主,并辅以其他方式。

6. 政策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向参与者搜集信息的作用。

【答案】(1)理解政策问题、搜集信息是政策方案形成的基本阶段,通过这个过程,至少有两个好处:

①参与讨论和咨询的各方会从各自的角度和利益出发,主动承担制订方案的成本,从而降低政府的信息和时间成本;

②公开讨论政策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能让公众,包括政策对象更好地理解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有利于意见的收集和政策宣传、执行。

(2)有可能造成的困境:

①由于多元社会的高度发展,利益代表者不计其数,如果利益过于分散,那它们之间的博弈过程会非常复杂,难以形成获得普遍同意的政策方案;

②由于政策参与者的积极性被高度地调动起来,政策问题的利益关系会比较清晰,因此,如最终决策不能协调成功,利益受损者的行动将可能被激化,造成不稳定。

政策方案的来源是可以多元化的,它比政府某部门独立操作可能更能产生效益和权威,也是

政策过程民主化的一种措施。不同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相应的政策方案,然后通过协商、讨论、说理来解释最后决策的理由。为每一个方案提出理由。这是程序民主的体现,如果政策方案的理由被接受,那么,公共政策实行起来会事半功倍。为了避免前面提到的两种困境,政府要提高决策公正性和协商能力。

7. 分析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答案】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它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其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 反之,它发挥的程度又制约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这邸基本职能,必须通过各个管理环节才能实现。从行政管理过程来看,行政职能又包括一系列的运行职能。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不同的概括和表述,一般地概括为四项运行职能:

(1)决策职能

①决策职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著名管理学者西蒙强调,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无论计划、组织、领导还是控制,都离不开决策。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

②行政机关进行管理活动,首先必须根据客观实际资料,确定行政目标和任务,并具体设计出实现目标的方案、步骤、方法等。一般越往高层,战略性决策越多; 越往基层,执行性决策越多。战略性决策多是非程序性的,较为复杂,而执行性决策多为程序性的,难度相对较小。

③决策活动贯穿于行政过程的始终,确定组织的日标,制定各种战略和战术计划等,都需要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抉择,这是计划工作中的决策问题; 组织机构的设置,部门划分方式的选择,集权分权关系的处理,以及各职位人员的选配等,这些是组织工作中的决策问题; 在控制过程中,控制标准的制定、活动执行情况的检查以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选择等,也都需要决策。

(2)组织职能

①为有效地实现既定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通过建立行政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结成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的使用,这就是组织职能。②仟何管理目标和仟务都要通过组织机构和指挥活动才能完成,所以组织是重要的运行职能。它具体表现为:对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有效运用,搞好编制管理; 对组织内部的职权划分和人员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 对具体行政工作的指挥、监督等。

(3)协调职能

①协调活动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因为行政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的行政环境,使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完成行政目标。每项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展,都要更好地促进协调,这样组织才可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良好效果,即通常说的“1+1>2”这种协同效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