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838管理综合之管理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无边界组织

【答案】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边界有两种类型: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内部边界包括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横向边界由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形成,而纵向边界则是将员工划归为不同的组织层级。外部边界是将组织与其顾客、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分离开来的隔墙。管理者可以运用虚拟或网络的结构设计削弱甚至消除这些边界。无边界组织是相对于有边界组织而言的。有边界组织要保留边界,完全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稳定与秩序。但无边界组织也需要稳定和呈现度,所以它绝不是要完全否定企业组织必有的控制手段,包括工作分析、岗位定级、职责权力等等的设定,只是不能把它们僵死化。

2. 网络计划技术

【答案】网络计划技术是指以网络计划对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网络计划由两部分构成,即网络图和网络时间参数。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它的优点是:①能清楚而明确地表达各工作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易于发现项目实施中经常出现的时间冲突、资源冲突; ②网络图的编制可粗可细,可以随着项目进展的深入而不断细化; ③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级网络计划系统。

3. 控制

【答案】控制是指为了保证组织的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各级管理人员依据事先拟定的或随组织及环境发展变化而重新修改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的过程。

(1)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纠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①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和计划标准,它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

②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

③采取纠正措施是指根据偏差信息,作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

(2)管理控制的分类。最常见的一种是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时点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三类:

①反馈控制。‘自的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作用之后,其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结果上,并以此作为改进下次行动的依据;

②同期控制。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中,即与工作过程同时进行;

③前馈摔制。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作用之前,其特点是将注意力放在行动的输入端上,使得一开始就能将问题的隐患排除,“防患于未然”,前馈控制的效果正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4. 网络计划法

【答案】网络计划法义称统筹法。它是以网络图反映、表达计划安排,据以选择最优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生产(项目)的进度(时间)和费用(成本),使其达到预定目标,获得更佳经济效益的一种优化决策方法。

网络计划法主要由互相关联的二部分内容组成:网络图要领及绘图规划、网络图各参数的计算法和网络图的调整与优化。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为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优点是:能缩短作业时间、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5. 费德勒模式

【答案】费德勒模式是指美国管理学家费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卜提出的有效领导的一种权变模式。这个模式把领导人的特质研究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

费德勒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①职位权力。这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使组织成员遵从他的指挥。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高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 ②任务结构。即对工作任务明确规定的程度,任务清楚,工作的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为组织成员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 ③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情愿追随领导者的程度。

6. 概念技能

【答案】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者较为不重要。概念技能是企业高层管

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其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概念技能。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拟订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

7. 企业使命

【答案】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存在于社会的基本职能或根本任务。它是关于企业的基本目标、特征和宗旨的描述,它反映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宗旨和刻意追求的形象。确立企业使命是战略计划管理过程的第一步。

8. 领导者

【答案】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主管人员,他们担负着管理者和领导者双重角色。现代领导者在组织中担负起引导和服务两个方面的职责:①引导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协调; ②服务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和帮助。可见,引导职责和服务职责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服务职责发挥得越好,引导职责就越能有效地实现。对于作为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者来说,权力和权威是实施领导的有效工具,领导者需要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权威进行控制和指挥,发挥其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二、简答题

9. 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答案】这几个方面的创新,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材料创新不仅会带来产品制造基础的革命,而且会导致产品物质结构的调整; 产品的创新不仅是产品功能的增加、完整或更趋完善,而且必然要求产品制造工艺的改革; 工艺的创新不仅导致生产方法的更加成熟,而且必然要求生产过程中利用这些新的工艺方法的各种物质生产手段的改进。反过来,机器设备的创新也会带来加工方法的调整或促进产品功能的更加完善; 工艺或产品的创新也会对材料的种类、性能或质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类创新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任何一种创新的组织都必然会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从而给带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10.采取分析型战略的企业,其组织结构的设计有何特征?

【答案】采取分析型战略的企业,其组织结构的设计兼具刚性和柔性的特征:

(1)既强调纵向的职能控制,也重视横向的项日协调;

(2)对生产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实行详细而严格的计划管理,而对产品的研究开发部门则实行较为粗泛的计划管理;

(3)高层管理层由老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及新产品的事业部领导联合组成,前者代表企业的原有阵地,后者代表企业进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