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2.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答案】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不一致,这种矛盾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表现更为突出。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成为革命事业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有:
(1)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党的建设,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才能搞好党的建设,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毛泽东指出,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把党员教育和锻炼成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提出的思想建党的原则对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
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结合。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4)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将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三大作风是中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
(5)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1942年延安整风开整风之先河。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和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一批评一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3. 为何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答案】邓小平提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论断,科学地指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为基础的,它反映在政治上就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因此,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在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①“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③把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是片面的。完整意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建设、政治民主化和文化现代化为目标。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①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
②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4.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案】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②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a.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c.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③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c.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5. 简述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案】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统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发展差距比较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的丰富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分配不合理,统筹区域发展有利于调整经济布局,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4)有利于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我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