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表达自身信息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过程;自我表露回应(self-disclosure reciprocate)则描述了个体对自我相关信息进行表露以引起另外一个人自我表露的过程,通常被理解为人际间关心和支持的表达。对自我表露的回应会鼓励个体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同伴间的关系,阻止可能出现的防御性反应,促进人际关系的深入发展。近期有关自我表露的研究主要将自我表露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更多关注自我表露回应在促进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初相识阶段陌生人间的自我表露与回应会直接影响交流双方是否愿意继续进行深入的人际互动,并影响人际信任关系的建立。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络初次结识范式,操作不同类型的自我表露回应,考察不同自我表露回应类型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探讨喜欢、可信度线索在自我表露回应与人际信任间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探讨了在网络初识阶段,不同类型自我表露回应组个体在人际信任感知上的差异;实验二考查了不同类型自我表露回应产生的积极情绪——喜欢在自我表露回应与人际信任间的中介作用。实验三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在不同的可信度线索下,自我表露回应、喜欢与人际信任间的关系。
实验一随机选取50对(100名)彼此陌生的大学生为被试,随机分配到三种不同类型的自我表露回应组(轮流式自我表露回应组、扩展式自我表露回应组和不互动表露回应组),分别进行初次结识范式的不同操作,并在第一轮互动结束后完成信任博弈任务和信任自我报告,接着进行第二轮自我表露回应的操作并在结束后完成对信任博弈任务、信任自我报告和操作有效性的第二次测查。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自我表露回应与人际信任间的情感机制,考察喜欢在不同自我表露回应与人际信任间的中介作用。以44对(88名)彼此陌生的大学生为被试,随机分配到三组不同类型的自我表露回应组进行初次结识范式中的不同操作。在网络初次结识范式的第一轮互动结束后和第二轮互动结束后分别完成信任博弈任务、信任自我报告、喜欢和感知的相似性问卷。
实验三采用2(高/低可信度线索)×2(轮流/扩展式自我表露回应)被试间设计,121对(242名)彼此陌生的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四个不同的组别,考察了不同的可信度线索与喜欢在自我表露回应与人际信任间的关系机制。首先进行网络初次结识范式第一轮的互动并完成信任博弈任务、喜欢和感知的相似性测查;接着进行第二轮互动后完成喜欢和感知相似性测查,之后实施不同可信度线索的诱发,随后完成面孔可信度测评、信任博弈任务。
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初识阶段不同类型自我表露回应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不同,与扩展式和不互动式自我表露回应组相比,轮流式自我表露回应组个体在信任博弈任务中报告的投资金额更多、信任程度更高;喜欢在不同类型表露回应与人际信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表露回应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到不同可信度线索的调节。具体表现为,不同表露回应与可信度线索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扩展式互动表露组被试在高可信线索下的信任博弈任务得分显著大于低可信线索下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