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819毛中特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反映到思想文化上,必然要求指导思想多元化。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指导思想依然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一个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上居于统治地位。
(2)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非统治阶级的思想同时存在,但它们是不平等的,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补会的指导思想。在历史上,虽然有的统治阶级鼓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但从不真正实现过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制度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指导思想的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一一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
(4)“指导思想多元化”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论调的实质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因此,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虽说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从其革命性质上来看,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三民主义具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从新三民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继承了新三民主义中的合理成分,三民主义革命中的新三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三民主义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是中国革命不同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没有全盘吸收新三民主义,而是对其进行了超越式的发展。
①三民主义革命主要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的革命运动,包括两个时期:旧三民主义革命时期与新三民主义革命时期,前者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后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1949年,就是以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民主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这个革命,虽然客观上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由于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因此它已经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在革命的
第一阶段,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立即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它又是为社会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3)新民卞主义革命及其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1949年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于1956年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国际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继承新三民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极大的实践效果,是对新三民主义的超越。
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政府在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 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实行政企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由此可见,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5.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
【答案】正确。具休分析如下: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
的同盟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工人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的革命动力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3)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就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小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不具有一般的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将它视为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是错误的。
二、概念题
7.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8. “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案】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