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噪音

【答案】“噪音”,是指非传播者本意而加之于其发送的信息的附加物和阻塞有效信息通过的干扰。在传播学中,噪音在通常意义上是指“任何非属信息来源原义而加之于其信号的附加物”。对新闻信息而言,“噪音”是一种无用、虚假及有害的信息,它给受传者增加了不确定性和误差。新闻传播工作实际是不断地从大量的信息中,剔除不必要的噪音,把更为贴近信息原义的新闻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2. 选择性理解

【答案】选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所作的不同的解释和评论。受众同传播者可能在文化背景与阅听环境、情绪、态度、动机和经验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受众之间也同样有类似的不同。受众在理解的过程中,往往要加入许多个人的心理因素。这些共同导致受众的选择性理解。

3. 公平原则

【答案】公平原则又称“平等原则”,是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即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公平原则的含义: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信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4. 人的需要表现的五个层次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表现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 (2)安全需要,如入身安全、职业安全; (3)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 (4)心理需要,如自尊、尊重、权威、地位; (5)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

二、简答题

5. 新闻与历史的区别有哪些?

【答案】新闻’,具有新意’。这一本质特征,使其同另一社会意识一一历史相区别。历

史也是对事实的忠实记录,历史不仅追求总体的真实,而且要求微观的即细节的真实。历史学家对时空人事的忠实记录,常令我们新闻传播业者深深敬佩。人类的文化得以累积,我们的经验得以传承,历史学家功不可没。

撇开时空观念,新闻与历史有相通之处,新闻传播者其实也是在书写历史。如果充分考虑时空观念,则新闻与历史最大的不同,恐怕就在于’,新意’,了具体来说,新闻与历史的区别如下: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