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3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编码与解码
【答案】编码和译码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运用符号系统对信息进行内储和外化的两个互相关联的步骤。编码和译码的对象都是新闻传播内容符号化后的讯息。
编码是指传播者对所传递的讯息、符号、信号进行必要的技术转化,也包括按照既定程序和受众经验的期望,对语言、照片和图表等进行系统的选择。传播学将传播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编码。
译码,又称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将转化后的讯息、符号、信号还原,将它们译成它们所表达的内容,也即通过感官获得信息,并加以理解。传播学将受传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译码。
2. 选择性接触
【答案】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是指注意的指向有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受众在接触信息时,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称为受众的选择性接触。
3. 传播超载
【答案】传播超载指的是传播同类信息过量,即传播超载,受众会感到重复、厌烦、疲劳,因为后继信息同首传信息内容上一样,己经失去了认知的意义,受众便视这些信息为“信息垃圾”,称这种重复传播的行为为“信息洪水”。
4. 固定成见
【答案】“固定的成见”,由美国政论家和舆论学家李普曼在《舆论学》中首先提出,其后又有人将此提法泛化为“浇铸铅版论’夕、“刻板印象论”等,意指人们由于生活在较狭小的一隅,对该环境中生活的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会形成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这种看法一经形成,轻易不会改变。因此,人们常依据这种“刻板印象”去理解和接纳从外面传来的信息。新闻传播者只要事先了解这类人的“成见”,可把大致符合这类人口味的新闻信息定时发送,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简答题
5. 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以划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自有什么特征?
【答案】根据媒介系统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个阶段。口语最初只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简单符号,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逐渐提高了抽象能力,发展成了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