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拗救

【答案】拗救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为解决不合格律问题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古代的近体诗诗律

,但注中平仄都有严格要求。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称“救平”

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律诗的拗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仄平脚句型的孤平自救,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②仄仄脚句型的相邻“仄平平仄平”

,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仄拗救,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平平仄平仄”

,可以改仄平平仄平仄”; ③平仄脚句型的对句拗救,即五言的双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的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平为“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2. 韵部

【答案】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学家把古代韵文押韵的字分成类,每类称作一个韵部。例如,宋代吴棫把古韵分为9部,郑庠把古韵分为6部。后来也推广到先秦典籍中没有用来押韵的字上去,如段玉裁把古韵分为17部。清初古韵学兴盛,这个词也有人用来指《切韵》系统韵书的“韵”。如《广韵》有206韵,段玉裁说:“是书依陆氏法言二百六部之旧。”这里说的“部”就等于平常说的韵,“二百六部”就是206韵。和韵类相反,如果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介音,只要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这就是韵部。韵部比韵母和韵的概念更大。如:《诗经·豳风·七月》一文中,“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3. 避讳

【答案】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避讳是指人们不能直呼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需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例如避君讳:汉高祖名邦,

,汉石经残碑作“何必去父母之国”“邦”改成“国”。《论语·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避讳常

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

4. 平仄

【答案】平仄是指诗文的韵律。它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5. 王氏四種

【答案】“王氏四种”是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二人代表作的合称。分别是《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它们是乾嘉学派最负盛名的著作,也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

6. 连绵字

【答案】连绵字是指两个字连缀在一起表一个语素意义的双音节词。从语言角度来说,就是“连绵字”,又称联绵词。先秦以前,就有数量不多的连绵词。连绵的名称见于宋代张有的《复古编》。连绵字可以分为:

(1)双声字。如“犹豫”、“留连”等。

(2)叠韵字。如“仿徨”、“叮咛”等。

(3)非双声叠韵字。如“淡漠”、“颠沛”等。

除这三类之外,有人把“叠字”(或称重言)也列入连绵字,如王国维的《连绵字谱》。

7. 古無輕唇音和古無舌上音

【答案】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是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其具体内涵是:

(1)古无轻唇音

“古无轻唇音”,是指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 ‘]”、“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 ‘]”、“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辈”读双唇音,说明上面的声旁“非”在古代读双唇音。

(2)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是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 “透(t ‘]”、“定(d]", “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 ‘]”、“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8. 直音

【答案】直音是指用同音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即直音法。直音法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注音方法之一,如:郯,音谈。(《经典释文·左传僖公四年注》)

二、翻译

9. 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答案】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

10.给下面的文段加上规范的标点符号。

信已拜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上曰然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頊王漢王默然良久曰弗如也信再拜賀曰唯信亦以為大王弗如也然臣嘗事項王請言為人也項王意烏猝嗟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也頊王見人恭謹言語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頊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頊王逐義帝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自王善地頊王所過亡不殘滅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於威疆服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而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頊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於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亡所害除秦苛法與民約法三章耳秦民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褚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户知之王失職之蜀民亡不恨者今王舉而東三秦可傅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答案】信己拜,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 ”謝谢,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 ”上日:“然。”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頊王? ”漢王默然良久,曰:“弗如也。”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弗如也。然臣嘗事項王,請言項王为人也。項王意烏猝嗟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也。頊王見人恭謹,言语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頊王雖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頊王逐義帝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自王善地。頊王所過,亡不殘滅,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於威,疆服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誅!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 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不散! 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而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頊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于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亡所害,除秦苛法,與民約,法三章耳,秦民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褚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户知之。王失職之蜀,民亡不恨者,今王舉而東,三秦可傅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