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为了确定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通常采用断定方式,其基本思想是( )。

A. 用程序计数器PC 来产生后继续微指令地址

B. 用微程序计数器hPC 来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

C. 通过微指令控制字段由设计者指定或者由设计者指定的判别字段控制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

D. 通过指令中指定一个专门字段来控制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

【答案】C

2. 在采用DMA 方式高速传输数据时,数据传送是( )。

A. 在总线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的

B. 在DMA 控制器本身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的

C. 由CPU 执行的程序完成的

D. 由CPU 响应硬中断处理完成的

【答案】B

3. 某计算机主存容量为64KB ,其中ROM 区为4KB ,其余为RAM 区,按字节编址。现要用2K ×8位的ROM 芯片和4K ×4位的RAM 芯片来设计该存储器,则需要上述规格的ROM 芯片数和RAM 芯片数分别是( )。

A.1、15

B.2、15

C.1、30

D.2、30

【答案】D

【解析】主存储器包括RAM 和ROM 两部分,由于ROM 区为4KB ,则RAM 区为60KB 。存储容量的扩展方法有字扩展、位扩展、字和位同时扩展三种。选用2Kx8位的ROM 芯片,只需

/4*2采用2片芯片进行字扩展便可得到4KB 的ROM 区;选用4Kx4位的RAM 芯片,需采用(60)

片芯片进行字和位同时扩展便可得60KB 的RAM 区。

4. 假定基准程序A 在某计算机上的运行时间为100秒,其中90秒为CPU 时间,其余为I/O时间。若CPU 速度提高50%,I/O速度不变,则运行基准程序A 所耗费的时间是( )。

A.55秒

B.60秒

C.65秒

D.70秒

【答案】D 。

【解析】CTU 速度提高50%, 即CTU 性能提高比为1.5, 改进之后的CPU

运行时间

I/O

速度不变,仍维持10秒,所以运行基准程序A 所耗费的时间为70秒。

5. 某主机的IP 地址为子网掩码为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 )。

A.

B.

C.

D.

【答案】D 。

【解析】IPv4地址中的特殊地址,直接广播地址,也就是把主机位全部设置为1, 这里77的二进制是子网掩码252的二进制是由此可以看到77的前6位作为子网位,后四

位作为主机位,由此可以知道其广播地址是也就是因此答案是D 。

6. 下列选项中,满足短任务优先且不会发生饥饿现象的调度算法是( )。

A. 先来先服务

B. 高响应比优先

C. 时间片轮转

D. 非抢占式短任务优先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目可以看到,本题所提到的问题是涉及短任务调度也就是属于作业调度,因此首先排除时间片轮转算法;因为作业调度算法中没有时间片轮转的算法。其次,因为问题提到短任务,则先来先服务的算法也可以排除了,它与短任务无关。剩余高响应比优先算法和非抢占式短任务优先是哪一个?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得到,非抢占式短任务优先算法不能解决饥饿问题,因为当一个系统短任务源源不断到达是,长任务必然会得不到调度,产生饥饿。而解决此方法的最好方式就是采用计算响应比的方法,并以高响应比值优先调度。这样,无论短任务或长任务,均可以得到调度,而且,较短任务会得到优先的调度。故满足短任务优先且不会发生饥饿现象的调度算法只有尚响应比优先算法。

7. —个C 语言程序在一台32位机器上运行。程序中定义了3个变量x 、Y 和z ,其中x 和z 为int 型,Y 为short 型,Y=-9时,执行赋值语句z=x+Y后,x 。当x=127、Y 和z 的值分别是( )。

A.x=0000007FH,Y=FFF9H,z=00000076H

B.x=0000007FH,Y=FFF9H,z=FFFF0076H

C.x=0000007FH,Y=FFF7H,z=FFFF0076H

D.x=0000007FH,Y=FFF7H,z=00000076H

【答案】D

【解析】当两个不同长度的数据,要想通过算术运算得到正确的结果,必须将短字长数据转换成长字长数据,这被称为“符号扩展”。例如,x 和z 为int 型,数据长32位,Y 为short 型,数据长16位,因此首先应将y 转换成32位的数据,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

运算采用补码的形式,而x 的补码是0000007FH ,Y 的补码是FFFFFFF7H ,所以x+Y=00000076H。

8. 已知关键字序列5,8,12,19,28,20,15,22是小根堆(最小堆),插入关键字3,调整后的小根堆是( )。

A.3,5,12,8,28,20,15,22,19

B.3,5,12,19,20,15,22,8,28

C.3,8,12,5,20,15,22,28,19

D.3,12,5,8,28,20,15,22,19

【答案】A

【解析】在堆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后,将不再满足堆的性质。为了使其成为新堆,在输出堆顶元素后,需要调整剩余元素。具体过程如图(1)〜(5)所示,(1)为原堆,(2)为插入3后,(3)、(4)为调整过程,(5)为调整后的小根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