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学位]《新闻理论十讲》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答案】《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是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社论,文章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新闻思想教育做了基本总结,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发展史上的著名文献。文章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观、反对唯心主义新闻观的问题,对什么是新闻的本源、什么是新闻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唯物主义的回答。文章指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是事实;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该文从哲学观点上根本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对新闻如何才能真实的回答是,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2. 素质

【答案】素质,通常是指构成一个人的基本品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思想、道德、品格、知识、气质、能力等。它是在先天生理、心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锻炼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人的素质是人的能力的基础,也是人从事或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力量,所以马克思称其为“人的本质力量”。对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高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三个方面。

3. 新闻的过程形态

【答案】新闻的过程形态是指在具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考察新闻形态的演变,即从新闻的本源开始到新闻的收受结束,看在一个传播周期中新闻有无形态的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什么。

4. 《万国公报》

【答案】《万国公报》是指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1874年9月5日,该报自第301期起改为此名,仍为周刊。它的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变得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烈,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此外还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