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3新闻与传播学理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知识沟假说
【答案】“知识沟假说”是指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提出。这一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沟”理论的诞生。“知沟”理论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2. 新闻
【答案】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 ②具有新意; ③报道及时; ④公开传播。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3. 新闻自由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789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 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新闻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4. 报纸
【答案】报纸是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是以版面空间的形式向读者展示新闻内容的一种传统的视觉媒介,其传播手段包括:版面部分(包括标题、栏页等)、图片部分和文字部分(包括各种文体)。报纸具有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等优点,同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报纸的时效性差,且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同时报纸的感染力也较弱。
5. 网络舆论
【答案】网络舆论可以看作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的意见讨论,大致上会分为信息型的舆论和意见型的舆论,两者有时会交织在一起。它是随着网民数量和质量的不断上升,各种
互联网的新型使用形式的传播而出现的。它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死角状况,易导致群体意见的极化。
6. 《世界新闻报》(英国)
【答案】《世界新闻报》是指20世纪60年代英国兴起的富于视觉冲击和内容更加煽情的大众化报纸的代表之一,创办于1843年。1969年被默多克买下,集中报道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英国最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因此停刊。
二、简答题
7. 简述新闻真实性内涵
【答案】真实问题是新闻传播的核心问题。新闻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于阐明新闻真实问题。闻传收全过程的问题。
(1)新闻真实的本质
新闻真实是指新闻与其反映对象是否符合,符合,就是真实的; 不符合,就是不真实的。也有量的规定,包含最基本的两个方面:真实和真实度。
(2)就整个新闻传播界而言,新闻真实包括具体真实和整体真实新闻真实是贯穿新真实既有质的规定,①具体真实。首先要求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真实的事实基础。
②整体真实。这是指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
报道是否反映事实世界的主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还要求反映事实世界的每一个侧面,而不是某一个侧面,并且要根据事实世界每一侧面在自然、社会中实际的比例程度、重要程度安排新闻报道的数量和分量,要达到一种和谐的匹配关系。显然,要实现这样的新闻真实是十分艰难的事情,对新闻传播而言具有理想性的色彩。
(3)新闻真实的特性
①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新闻必须完全立足事实、引用事实,并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判断,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②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诚如马克思所言,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不管客观事实多么复杂,通过分工与连续性的再现,就能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
③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绝对真实难以实现。新闻真实性是有限度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 新闻真实是新闻传播范围内的真实。
b. 新闻真实是一定新闻传播价值取向下的真实。
c. 新闻真实是传播者认知限度内的真实。
d. 新闻认识必须是及时、迅速的反映,难免失实。
e. 新闻真实是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真实。构成新闻传收环境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都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到新闻真实的范围和程度。
④新闻真实是即时性真实。这由新闻传播方式上的及时性、实时性所决定。
⑤新闻真实是公开的真实。以任何其他传播方式都无法企及的公开程度,把新闻事实的真相公布于众。
(4)新闻真实的意义
①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据,是新闻安身立命的根本。
②真实是实现新闻传播目标的基础,失去真实性,新闻传播的追求也就失去根基。
③真实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列宁曾说过,“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④真实是满足收受主体新闻信息需求和新闻媒体获得信任的根本保证。
以上诸多意义是就新闻系统内部而言,就新闻与社会的关系而言。真实新闻是实现民主的基本信息保障,是信息社会安全的重要前提,是知识社会成长的必要条件,是道德社会的内在诉求。
8. 简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一般心理机制。
【答案】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主要有求知、求新、求同、求异、求趣、求美等六种。
(1)求知心理
对新情况、新知识、新变动信息的认知渴望,是人的动机心理的反应。新闻信息传播的使命,正是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因此,主体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和客体每日大量传播的新闻信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满足,成为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动力。
受众接触新闻媒介和新闻信息的目的,包括两方面:为了解外界的变动,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以适应这一变动并利用这一机遇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这是认知的需求。为了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需要。人通过学习知识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人经过学习和训练才使智力和体力成熟和壮大。
(2)求新心理
受众在求新心理支配下,自觉地接触新闻信息。“求新,,,即受众对于有新意的新闻信息的心理指向。求新心理表明人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显示人皆有好奇之心,对新闻信息而言则是人皆有“新闻欲”。
受众的求新心理,在传受活动中体现在两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内容新,新闻报道的手法新。新闻传播以传播的信息内容新而满足受众的接受需求,以信息传播的手法新而刺激和引起受众的集中注意。
(3)求同心理
求同心理是指人追求赞同或追求从众的心理现象,在受众的信息接受中,表现为受众对于同自身具有某些共同性的事物,即同自己有某种共同性的新闻信息感兴趣的心理。求同心理的出现是由于受众作为认知主体,对遇到的类似过去的认知对象会产生亲切感; 人的观念在被人认同之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