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9037舆论学原理复试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9037舆论学原理复试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 2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9037舆论学原理复试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 13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9037舆论学原理复试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 25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9037舆论学原理复试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 36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9037舆论学原理复试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 48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特写
【答案】新闻特写是指对新闻事件、人物活动和场景中富有特征的局部,作细致描绘和再现的报道形式。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抓住新闻事件中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一位新闻人物活动的片断,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它的形象化表现,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效果,又有诱发联想的力量。特写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局部,要求选材高度集中,富于特点,切忌贪大求全。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作动态描写和立体再现,力求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2. 新闻书
【答案】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发行。新闻书在市场上设摊公开发售。内容以政治、军事为卞,兼有商业行情。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3. 新闻的“共同兴趣”
【答案】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
4. 新闻失实
【答案】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事实不准确和不真实,或将带有偏见的解释编入新闻报道之中。以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因果不符。就其性质来说,新闻失实可分为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 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 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的。故意性失实是指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5. 全党办报
【答案】全党办报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工作的方针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44年由《解放日报》在社论中首次提出,后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党办报思想。“全党办报”的内容包括:①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党组织要领导和指导党报的工作,要善于使用党报指导各地的工作; ②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党报,要阅读党报,要为党报写文章; ③党组织和党员负有推销党报,扩大党报发行量的责任; ④每个单位都要办墙报,增加报纸的数量。全党办报的思想,在党的早期办报活动中就有所实践和表述。
6. 新闻学
【答案】新闻学是指研究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新闻学以新闻和它的载体—由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媒体所组成的新闻事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新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这个独立学科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等; 狭义的新闻学专指理论新闻学,即通常所说的新闻理论。
7. 新闻白由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789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新闻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8. 三网融合
【答案】“二网融合,’又称二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面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运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入、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二、简答题
9. 简述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表现和意义。
【答案】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且任何新闻事业都具有阶级性,但有强弱之分,有鲜明与不鲜明之分。
(1)新闻事业阶级性的表现(以报纸为例)
①选择事实
大千世界,每天发生的事实无穷多,报纸必须作选择。任何报纸都知道避害趋利。利与害,对政治报而言是以政治纲领和本政党、本阶级的利益为标准,有利的就多登,有害的就少登、不登。
②编写新闻
作者把自己的观点隐含在事实的叙述中,让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或直接在新闻中发表议论或在标题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同一个事实,不同阶级的报纸会作出不同的解释,显示不同的观点。
③安排版面
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编排思想,但有一点急是共同的:稿件的主次、组合,总尽量突出有利于自己的新闻,把一些非登不可而又不利于自己的稿件放在次要的、不显眼的位置上。
④写作言论
通过各种评论、理论文章以及一些读者来信,或阐述自己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场,或宣传本党的政治纲领、理论原则,阶级性明显。
(2)新闻事业阶级性的意义
①教育新闻工作者站稳立场,在利用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②教育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不能对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寄予幻想,以为它们会捍卫全体人民的利益。
③指出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有不同表现,就能在区别的基础上建立政策策略。
10.简述新闻的定义及认识新闻定义的意义。
【答案】“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内涵是概念即事物的内容,外延是概念所涉对象的范围,也即该事物的范围。
(1)新闻的定义
国内目前较为认同的还是陆定一先生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定义”,是对新闻的本质特征给以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对新闻的内涵和外延给以明确的划定和限制。但是这样一个“新闻定义”,却为难新闻传播界与新闻学术界长达百年。无法选出一个可以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令人满意的新闻定义。国人曾经收集到三百多个新闻定义。
(2)认识新闻定义的意义
“新闻定义难”反映出在新闻起源与本源问题上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也反映出人们对于新闻传播特征还缺乏足够的共识。
①分类认识新闻的定义,加深对新闻本质的认识。众多的新闻定义可分为两大类:理论学派与务实学派。
a. 理论学派,主要由在新闻院校执教的教授们,或在新闻传播研究机构工作的学者们,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学术探讨,得出“什么是新闻”或“新闻是什么”的结论。比如德国学者埃米尔·多维法特认为,新闻是把最新现实介绍给广泛公众。又如日本学者小野秀雄十分简洁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