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东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东北财经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

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计20分)

1.滞胀

2.通货紧缩

3.欧洲联盟

4.布雷顿森林体系

5.外贸依存度

6.圈地运动

7.OPEC

8.综合商社

9.尼克松“新经济政策”

1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

二、简述下列各题(任选4题,每题15分,计60分)

1.世界经济中心的历史演变。

2.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及其特征。

3.产业革命的意义。

4.明治维新的意义。

5.当代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论述题(任选1题,每题20分,计20分)

1.评东亚模式。

2.论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东北财经大学

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 2000年世界经济专业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计20分)

1.滞胀:“滞”指经济停滞,失业增加;“胀”指通货膨胀严重。滞胀指的是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交织并存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存在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实现了充分就业,存在失业就意味着不会有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修改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滞胀的出现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沉重打击,也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大修正。滞胀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面临着严峻挑战,打破了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地位,先后出现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劳工市场的结构特性来解释滞胀,并提出以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供给管理政策来对付滞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则把滞胀归罪于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对国民经济的国家干预。他们认为是国家干预导致了虚假繁荣,是国家干预破坏了有效的市场机制,因此他们建议减少对经济的国家干预,主张让市场自行调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无管多少流派的经济学,还没有哪一派能深刻认识滞胀,也没有哪一种政策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通货紧缩:指因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