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910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之教育技术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推送技术

【答案】所谓“推送((Push )”,就是用户在初次使用时设定自己所需的信息频道,此后定制信息将通过Web 自动传输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提出请求。此过程相对以往通过“拉取(Pull )”方式来获取信息具有很多优点。通过信息推送技术,我们能够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优质实用的教育信息。

2. 先行组织者

【答案】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 绩效技术

【答案】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PT )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HPT ). “绩效”一词是英语performance 汉译,指有目的,有预定结果的行为倾向,是一企业组织所期望的,符合企业总目标的业绩。企业中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员工自身的因素,如自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智商、情商等; 其次是企业具体的工作环境,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以及自然环境; 最后是公司的管理体制,包括绩效的评估体制、领导的管理能力、绩效提升后的激励措施等。

4. 活动理论

【答案】活动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活动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人的意识与行为是辩证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为活动是辩证统一的。

5.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答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讲教师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6. 远程教育

【答案】远程教育一般是指包括以下特性的教育形式: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 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 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 有双向交流的渠道。远程教学的特点有(1)在远即离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的异地进行教与学; (2)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

(3)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联系措施; (4)学生和辅导教师之间有可能实现不定期的会面或在教室实施少量的集体授课; (5)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中央电大或某些高校)来设计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和发送教学材料,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6)很多情况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非实时的。

7.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8. Portals

【答案】中文意思为门户。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 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9. computerbasededucation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10.经验之塔理论

【答案】“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有: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二、简答题

11.你认为应当怎么做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整合? 深、浅层次整合的主要区别又在哪里?

【答案】(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然是变革,就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2)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来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变革教学结构,建构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要运用“教学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通过相关的教学模式来实现。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实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其关键是教学设计。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最好的选择。

(4)要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这是实施“整合”的先决条件。教学结构变革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而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核心内容则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通常有四种类型:多媒体素材类; 多媒体课件类; 网络课程类; 信息化学习工具类。

(5)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探索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的类型是分层次的,多种多样的。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从最高层次考虑,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两种,即按照所涉及教学阶段来划分的“课内整合模式”和“课外整合模式”两种。

12.阐述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过程如下:

(1)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系统化设计教学力法、个别化教学方法、视听教学方法,这三种方法基本是各自发展的。

(2)但到了50年代和60年代,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视听教学方法三种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则相互影响。

①如50年代后期,传播理论影响到视听教学领域时,从传播模型中己明确提示了教学过程中影响传播效果的众多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而在以后的程序教学运动中才真正认识到对教学过程作系统分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影响和决定学习效果的变量是如此复杂,只有系统方法才可能对教学过程作系统分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于段。

②戴尔表达了这种要求改革的思想:“……重要的是需要发展教学技术,这是一种使有效手段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匹配的方法。这就是要搞查斯特、芬恩、格拉泽、加涅等人所描述的教育工程。”从这此具有代表性的论述中,可以看到60年代中后期,视听传播领域由于受到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的影响,视听传播理论已逐渐和程序教学思想和开发方法及系统的设计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与结合。

(3)70年代初,美国的视听教学部从全美教育协会中分出而独立成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并在正式文件中给教育技术以两个新的涵义的定义,即它不仅是特定的媒体和设备,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技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它是一种根据具体目标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学与教的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以人类学习和传播理论为基础,结合人力和物力资源,来促进更有效的教学”。

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如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72年“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的文件中指出:“……或许可以由三个相继产生的重要模式来最佳地揭示教育技术的特征,这些模式在过去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