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120200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之市场营销学通论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竞争导向定价
【答案】竞争导向定价法通常有两种方法,即随行就市定价法和投标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是指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定价。投标定价法是指采购机构刊登广告或发函说明拟购品种、规格、数量等的具体要求,邀请供应商在规定的期限内投标。
2. 个性
【答案】个性是指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力一面。①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个性是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是行为的推进系统; ②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组合,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 营销道德
【答案】营销道德是指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客观经济规律及法制以外制约企业行为的另一要素。
4. 非营利组织
【答案】非营利组织是指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从事营利性活动的组织。我国通常把非营利组织称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5. 完全竞争
【答案】完全竞争是指某一行业内有许多卖主且相互之间的产品没有差别。完全竞争大多存在于均质产品市场,如食盐、农产品、水泥等。买卖双方只能按照供求关系确定的现行市场价格来买卖商品,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企业竞争战略的焦点是降低成本、增加服务并争取通过产品开发扩大与竞争品牌的差别,或通过广告塑造产品形象,造成顾客的心理差别。
6. 招徕定价
【答案】招徕定价是指零售商利用顾客求廉心理,将某些商品定低价以吸引顾客。
二、简答题
7. 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动因何在?
【答案】国际营销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扩张动因。企业在国内市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往往具有向外扩张的冲动,这是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企业扩张表现为产品、服务、技术、资本的扩张。企业国际营销的动因起初可能是通过向国外出口产品和服务来扩大其市场份额,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进一步,可能是通过技术乃至资本的输出,在更深层面上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市场营销,从而实现企业向国际市场的扩张。
(2)规避风险动因。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可以在本国经济不景气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有利的市场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过度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开展多国的市场营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有利的市场机会,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3)利用资源动因。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小可能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更小可能拥有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先进管理经验。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动因,还来自于有效运用国际资源方面一一既可能是获得国外廉价劳动力的原因,也可能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雄厚资本的原因,还可能是获得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原因。通过国际市场营销,可以促进企业所需资源在较大范围乃至全球的有效配置。
(4)政府政策动因。政府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是因为通过企业的国际营销可以加速企业成长壮大、平衡进出口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从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8. 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战略性降价?
【答案】降价的主要原因有:
(1)生产能力过剩,需要扩大销售,又不能通过产品改进和加强销售等扩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考虑降价;
(2)在强大竞争压力下,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
(3)企业成本费用比竞争者低,企图通过降价掌握市场或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扩大生产和消售量,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在实践中,有实力的企业率先降价,往往能给弱小竞争者以致命打击。
9. 消费者市场有哪些特点?
【答案】相比产品市场而言,消费者市场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产品特点。产业市场卜的产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消费者市场的产品相对简单,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
(2)定价特点。产业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一般比较稳定,价格需求弹性不充分。相反,消费者市场对价格很敏感,价格需求弹性比较高。
(3)分销渠道特点。产业市场的分销渠道一般分为直接渠道或短渠道,分渠道选择余地较少。消费者市场的特点是集中生产、分散消费。分销渠道多为间接渠道和长渠道。如何建立方便快捷
高效、反应速度快的销售渠道是消费者市场上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4)促销特点。产业市场比消费者市场更强调人员推销,且推销员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产业市场上的广告与消费者市场的广告也有不同,主要强调技术数据。消费者市场的顾客分散,所以更强调广告宣传,尤其大众媒体宣传。
10.结合我国实际说明法律环境对整个营销活动的重要影响。
【答案】法律环境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法令和条例等。法律环境对市场消费需求的形成和实现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企业研究并熟悉法律环境,既可保证自身严格依法管理和经营,也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的权益。
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情不同,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制也不同,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必须对有关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有关的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和准则进行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遵循。
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在制定营销活动时必须考虑对环境的保护,以社会的整体利益为指导来制定营销策略。
三、案例分析题
11.可口可乐的品牌谋略
[1]企业背景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Company )成立于1892年。目前总部设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其2001年营收达20092百万美元,普通股股东权益则为11351百万美元。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人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Maid 品牌),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Sprite )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他品牌包括伯克(3arq )的rootbeer (沙士)。水果国度(Fruitopia )以及大浪(Surgeo )
可口可乐这风行一百多年的奇妙液体,是在1886年由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人一一约翰潘伯顿(Dr.Johns.Pemherton )在家中后院中将碳酸水和糖以及其他原料混合在一个三脚壶中而发明的同年12月,法兰克·罗宾森和大卫·窦及爱德荷兰合伙并将新企业取名为潘伯顿化学公司。1887年6月6日,潘伯顿申请可口可乐注册商标专利权,以确定他享有法律上的发言权。同年6月20日专利获准,一星期后潘伯顿售出股份的2/3以1201美元的代价卖给威立斯·维能窦和乔治·劳迪斯。1887年12月14日,劳迪斯及维能窦以1200美元的代价把可口可乐的权利卖给约瑟大·雅各。1888年5月1日,阿沙·康德勒共花了2300美元把可口可乐的所有权全部买下。1889年康德勒并没做多少广告,可口可乐却快速成长,其总销售量达到2171加仑。1891年12月29日,康德勒申请成立可口可乐公司。1892年可口可乐公司获颁公司章程,正式组成公司。1919年,即康德勒退休几年之后,他的家族将可口可乐出售。价格高达2500百万美元。比起他当年的投资总额2300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