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
A. 鸿都门学
B. 宫邸学
C. 四门学
D. 国子学
【答案】D
2. 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伦理原则
【答案】D
3. 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 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
A. 作业分组制
B. 活动分组制
C. 异质分组制
D. 混合能力分组制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不同形式分组教学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分组教学有不同的形式,按照组内成员同质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质小组,即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者学习成绩编班,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编为一组,另一种是将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着重强调异质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学习。而在同质分组中,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后,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分组通常称为活动分组。
4.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可逆性
C. 模仿期
D. 关键期
【答案】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时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即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就是青春发育期。这就是关键期,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而教。而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发展关键期内,相应的方面对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刺激特别敏感,错过了关键期,同样的刺激便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错过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很难成功。因此,答案选D 。这
,如果是顺序性就可以补救。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时一个由低级到道题的关键是“补救措施”
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个一个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
5. 京师同文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了( )
A. 导师制
B. 个别讲授制
C. 班级授课制
D. 导生制
【答案】C
6.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教育家是( )
A. 孟子
B. 孔子
C. 荀子
D. 老子
【答案】B
7. 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文纳特卡制
B. 道尔顿制
C. 特朗普制
D. 曼海姆制
【答案】B
【解析】道尔顿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8. “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
A. 南京市
B. 北京市
C. 洛阳市
D. 成都市
【答案】D
9. 科举制度是由( )设立的。
A. 隋文帝
B. 隋场帝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答案】B
10.“玉小琢,小成器; 人小学,不知道”的思想出自( )。
A. 《学记》
B. 《大学》
C. 《论语》
D. 《师说》
【答案】A
11.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
A. 文雅教育
B. 文体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军体教育
【答案】D
【解析】斯巴达实行专制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经常与其他城邦发生战斗,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
12.下列说法没有体现启发诱导原则的是( )
A.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B. “叩其两端而竭焉”
C.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D. “君子之教,喻也”
【答案】C
13.在中国设立的第一所西式学校是( )
A. 马礼逊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