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6管理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计划与决策

【答案】(1)计划是关于未来的蓝图,是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计划管理工作:其二是指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它们是实施计划管理职能的书面文件。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决策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其构成要素有: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和决策准则。

(3)计划和决策的区别和联系:

①计划和决策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和方式的选择; 而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

②计划和决策又是互相联系的:a.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b. 在实际工作中,计划与决策是互相渗透的,有时候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2. 程序控制

【答案】程序控制是指一种按照设计的控制标准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控制标准Z 值是时间t 的函数,即Z=f(t )。在工程技术中,如程序控制的机器人或程序控制的机床,都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程序进行运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具有程序控制性质。例如计划编制程序、统计报告程序、信息传递程序等都必须严格按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活动,以保证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

3. 管理审计

【答案】管理审计是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的一种方法,它比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范围还要广泛。管理审计虽然也可以组织内部的有关部门进行,但为了保证某些敏感领域得到客观的评价,企业通常聘请外部的专家来进行。管理审计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水平。

管理审计通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指导企业在未来改进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结果提供了依据。但管理审计也存在不足,主要是过多地评价组织过去的努力和结果,而不注重预测和指导未来的工作,这一点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4.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二、简答题

5. 比较小同类型控制的优缺点。

【答案】(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 值的方法分类的控制

①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时间t 的函数。即Z=f(t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必须严格按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活动,以保证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

②跟踪控制

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若先行量为w ,则Z=f(w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

③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t 的函数。即Z 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 )。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进行程序控制或跟踪控制,而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

④最佳控制

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 ,传递因子S 和K 及各种附加参数C ,即Z=maxf (X , S , K , C )或Z=minf (X , S , K , C )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例如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等。

(2)目标控制

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二类:

①预先控制。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杳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②现场控制。又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③成果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6. 理解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

【答案】计划是指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卜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小同部门和个人。它给组织提供丁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道路,给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提供犷基础。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计划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表所示。

计划的类型

(1)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的发展方向和方针,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较长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 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应该从事何种活动,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从而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

(2)从职能空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及人事计划。组织通过从事一定业务活动立身于社会,业务计划是组织的主要计划。

①业务计划的内容涉及“物、供、产、销”;

②财务计划的内容涉及“财”;

③人事计划的内容涉及“人”。

(3)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显著的两个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 从作用和影响上来看,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形成与创造的过程; 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战术性计划的实施则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

(4)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的目标; 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