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58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问答题

1. 何谓洪水和枯水? 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答案】(1)河流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由于大气降水量有年际变化,河川径流也有年际变化。洪水和枯水是河川径流两个重要的特征值。

①洪水的定义:

洪水是指短时间大量降水在河槽内形成的特大径流。洪水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降雨量;二是水流量,水流量的多少与森林的多寡与之直接相关。洪水的形成与暴雨的特性、流域特性、河槽特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系。

②枯水的定义:

枯水是指缺少地表径流,河槽水位下降甚至枯竭(断流)的现象。枯水期间河川径流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出现一年中最小的流量。

(2)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世界古代文明,还是当今地区经济的发展多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不仅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利。当然,洪水泛滥也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 何谓水分循环? 它有何意义? 其原动力是什么?

【答案】(1)水分循环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是指地球表层水分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称为地球水分循环。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地球表层系统中的水分循环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①缓解了地球表层湿度、温度变化的时空梯度,为生物创造了广阔而适宜的生存环境;

②水分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中营养物质循环的传送带;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力资源和水资源;

③水分循环过程也是地表环境自净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地表水分循环也是自然地理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岩石风化过程、流水地貌过程、生物过程及其成土过程;

⑤地表许多矿产资源的形成也有赖于长期的水分循环过程,如煤、石油、沙金等。

(3)形成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其外因是地球表层的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

3.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有何区别? 试从气候特征和地理分布说明地中海气候与季风气候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区别

海洋性气候指海洋上、岛屿、沿岸地区形成的,具有明显的海洋影响特征的影响;大陆性气候是在离海较远的内陆、盆地、高原,深受大陆影响,具有明显的大陆影响特征者。

由于海陆热力的差异,使在海洋和陆上进行的大气过程各不相同,其中受海洋气团影响较大的地区形成海洋性气候,受大陆气团作用明显的地区形成大陆性气候,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上:

①从气温上看,海洋性气候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比较小,冬暖夏凉,最热月、最冷月出现时间较晚,温带地区最热月为8月,最冷月为2月,秋温高于春温。而大陆性气候年较差、日较差较大,冬冷夏热,最热月、最冷月出现时间较早,在温带地区分别为7月和1月,春温高于秋温。

②从降水上看,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且全年分配均年,年际变率小,而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际变率大。相对湿度大,多云雾,降水丰沛且季节分均匀,变率小,风也较陆上大,风的日变化小。

③从其他方面看,海洋性气候的湿度大、多云雾、风速大、日变化不明显,而大陆性气候湿度小、温度小、少云雾、风速小、日变化显著。

(2)地中海气候与季风气候的异同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二者主要区别在于降水的季节差异上: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而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夏雨型。

①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都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

a.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暖湿润。b. 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降水量较多。②地理分布

a. 地中海气候位于南北纬30度到40度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非洲南部、澳洲西南部、以及南北美洲30度到40度大陆西岸。

b. 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维35度附近,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岸(我国面积最大,此类气候也最为典型)、美国和阿根廷的东部。

(3)地中海气候与季风气候的原因

①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时,西风带南移至此气候区内,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潮湿的气流,加上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因此气候温和多雨。而夏季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向北移至此气候区内,气流以下沉为主,再加上沿海寒流的作用,不易形

成降水,因此气候干燥炎热。

②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影响。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因而在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时,陆地降温快于海洋,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在陆地卜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即导致季风的形成。

b.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答案】(1)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作用具有以下生态环境功能:

①土壤支持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维持、调节和控制着地表物质循环过程;

②对大气圈水分、碳循环、热量平衡等有重要影响。土壤圈与大气圈在近地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分、热量、气态物质的迁移转化,土壤不仅因其疏松多孔而能接收大气降水及其沉降物质以供应生命之需,而且还能向大气释放CO 2、CH 4、N 2O 等气体,参与碳、氮、硫、磷等元素的全球循环,并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

③将大气降水重新分配为入渗、地表流失、下层土壤内流失和地下水流失,影响地表水资源的总量及其化学成分;

④作为地球的“皮肤”,使岩石圈遭受外营力破坏性影响得以缓解;

⑥在分解人类生活垃圾、净化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土壤和人的关系

①土壤向人类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土壤支撑社会经济构架并保护人类文明遗产。

②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使用可改良土壤,反之会引起土壤退化。

5.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1)生物适应性定义:

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等与其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互相统一、彼此适合的现象。这种适应对于保证生物生长、发育和传留后代有着重要意义。

(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①植物方面,深入土壤的根系,直立于地面上的茎枝和形状扁平、面幅广阔的叶子,都是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