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812政策科学与经济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政策工具
【答案】公共政策工具又称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是指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方案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工具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从而达到政策设计的理想状态。它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梁,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
政策工具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不论是由公共部门还是私部门,其方式有十种:①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②委托政府其他部门; ③契约外包; ④经营特许权; ⑤补助; ⑥抵用券; ⑦市场供给; ⑧志愿服务; ⑨自我协助; ⑩政府贩售特定服务。政府政策工具的选择,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决定。
2. 决策树法
【答案】决策树法是指利用概率论的原理,并且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该力法能使多阶段决策清楚、有条件地进行,是分析决定方案优劣的十分有价值的基本工具。
3. 利益分析
【答案】在公共政策中,利益分析必须与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并需要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中:①人们在分析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是:分配什么利益,向谁分配利益,谁获利益多,谁获利益少等。这些属于事实层面的分析。②利益分析离不开价值分析,在利益分析中必须渗透平衡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理念,为利益分析提供价值导向。③要在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中寻找利益平衡,化解利益冲突,必须通过规范分析,达到激励和约束多元利益主体行为的目的。
4. 自愿性工具
【答案】自愿性工具是指在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由于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且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因此,在许多社会中成为首选的政策工具。自愿性工具
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
5.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政策实施中己经投入且无法挽回的成本。面对高昂的沉淀成本,决策者往往进退两难。一方面,政策己经被证明为无效的或失败的,继续投入资金只会扩大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放弃,那么己经投入的巨额资金将因政策的终止而付之东流。对决策者来说,不计较政策目前的效果,让其再持续一段时间以观后效,似乎是明智而保险的做法。
6. 正式议程
【答案】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己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在程序上表现较为正式和固定,在方法上表现比较严谨和精确,在内容上表现较为具体和集中。
二、简答题
7. 在断续时间序列分析中,长短期混合影响的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答案】断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将政策所引起的影响分为短期影响、长期影响、长短期混合影响和脉冲效应四种。
8. 如何进行类比分析?
【答案】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分析是指把这种相似性研究创造性地用于政策问题构建中,寻求政策问题的成因、性质及类别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①类比形式:
a. 人的类比
分析者试图将自己置于政策相关人的地位,以同样的方式体验政策形势。
b. 直接类比
分析者可以寻找两个以上的问题形势直接比较,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c. 想象类比
分析者完全自由地探讨问题形势和某些所想象的事物状态之间的相似性。
②注意事项
a. 注意选用的类比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否适当、合理;
b. 注意类比对象的相似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提高类比程度的可靠性;
c. 注意“类比所依据的相似性质或关系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9. 渐进决策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合理性。
【答案】(1)渐进决策模型的主要内容
①决策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实践活动,而不是追求远大的目标。决策的手段是从试错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对所有可能的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决策者考虑的仅仅是」些熟悉的恰当选择,当他们发现一个可接受的方案时,就会停止寻求这个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被看作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它是在以往的政策、惯例基础上制定新政策,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是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渐进决策模型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按部就班原则、积少成多原则和稳中求变原则。
②渐进决策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是一个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利的决策者的讨价还价和妥协起着主导的作用,最终达到的决策在实践中便具有十分的可行性。林德布洛姆总结到,渐进决策模型由下列“相互支持的简化和集中战略”组成:
a. 分析局限于少数比较熟悉的政策方案,它们与现实的方案仅有着细小的差别;
b. 分析连结政策目标价值和问题的经验层面(即不需要明确区分价值与紧跟其后的实现价值的手段);
c. 分析更多地关注于补救缺陷而不是追求正面的目标;
d. 分析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e. 分析只能发现某一个方案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的重要可能结果;
f. 政策过程中许多参与者的存在使分析工作分裂化(每个参与者都只注意到整体问题的一小部分)。
③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无法大幅度地改变现状是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
a. 讨价还价的活动需要各方参与者共同对有限资源进行分配;
b. 墨守成规是官僚行为的特性,这在另一方面也促使决策者保持现存的模式; C. 在多数的政策领域中,政策选择的一致性是难以达成的。
(2)渐进决策模型的合理性表现
①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渐进决策是理性的。这是因为,新的政策将会产生学习成本、与原政策系统的摩擦成本、结构转型成本等。因此,现实中的公共政策是一个逐步演化、完善的渐进过程。在渐进模式的视角下,公共政策会依照圆有的惯性,遵循原有的路径缓慢地演变,这种政策惯性对于节约信息成本而言无疑是经济和理性的。
②渐进决策模型在政治上也比较可行,该模型对缓解矛盾冲突、维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渐进决策模型是基于对理性决策模型的质疑而提出的,认为既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公共政策,就应对现行的公共政策不断进行修正。同时,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作为现行体制下的受益者,他们倾向于维持社会的现状,态度保守,不会轻易改变现行政策,即使改变也是渐变,而非突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