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613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称国家投资项目,是指由中央政府批准和实施,并且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国家,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2. 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分为省级规划、区域规划及行政地区规划。省级规划对区域规划提出政策指导。区域规划对地区规划提出政策指导和指定一些面积的利用方式。地区规划的主旨是为自然资源部各项计划确定适当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3. 系统工程理论
【答案】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日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到总体最优的效果。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特点是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组织管理上的科学化。利用系统工程进行规划,是根据系统的概念、构成和性质,把土地利用作为系统,对它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决策和实施,拟出能够满足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的几种方案,使之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
4. 地域分区
【答案】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是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条件、特征、发展方向及途径的相对一致性而划分的土地利用综合区域。地域分区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仅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的分异规律、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进而揭示各地域特征,指出地域内的土地利用方向、结构与布局,确定用地控制区以及保护与改造的途径。
5. 英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英国规划体系包括四个层次的规划,即国家级规划、区域性规划、郡级规划和区级规划。大致程序为:编制规划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监察员或者专业小组根据公众意见向地方政府提出报告、根据提交的报告修改规划并再次征求意见、批准规划并付诸实施。
6. 弹性理论
【答案】弹性理论是指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规划主体和规划客体在时间、空间乃至上层
建筑层面上的弹性变化。弹性理论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规划的弹性是一种动态的思想,面对规划中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非理性行为,这种动态思想使规划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规划的弹性强调规划各方选择的多样性,包括规划工作者与参与者、规划的目标、规划的技术方法等。
7. 土地用途管制目标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就是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违法占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限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地力枯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 德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德国规划体系的特点是“强大的法律规范加上分散化的决策机制”。中央级只有普遍通用的立法指导原则,立法规范包括联邦地区规划法典和联邦建筑法典。德国相关规划法律条款规定:低层次规划必须服从高层次规划、下级规划必须服从上级规划、同级和同层次的专业规划必须服从整体的区域规划和发展规划,所有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法律效力。这些规范规定了州级区域规划工作和地方级城市规划等的立法原则。
二、简答题
9. 谈谈你对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认识,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措施。
【答案】(1)存在问题
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相对薄弱的土地资源基础在新世纪初期正承受来自三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人口增长对食物的需求形成了对耕地保护的压力。二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总量需求的压力。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所形成的压力。
②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不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且制定了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部署要求,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等。这些目标、任务和要求都与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密切相关。
③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原先熟悉的规划思路、规划方法与客观实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加之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变化加快,政府对长期建设发展用地预测的难度加大。一些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如污染性、危险性)必须靠近原料地等,不能在建设用地区内选址,也不可能准确落实到位。
④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土地资源短缺,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但是,当前一些地方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明显有违这一方针。
(2)解决对策
①调整充实规划的目标和功能
保护耕地、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三大目标不可偏废。食物安全问题始终是构建国家安全体系中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保持一定面积的耕地,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是维系我国食物安全的关键。保护耕地作为规划的重点和主线不能变。
②不断完善规划体系
我国长期实行的土地分级限额审批制度,绝大部分土地管理权力在地方,并主要集中在市、县,国家对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和集体土地的管理权无从体现。市、县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主要考虑的是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导致土地利用长期失控、耕地大量减少的根本原因。
③理论、制度和科技三创新
理论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规划本身的,如有关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性质和过程的认识,指导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思想、观念、原理等。另一部分是关于土地利用的,如有关土地利用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制度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创新涉及组织制度和实施机制两方面。在组织制度方一面,应尽快建立健全规划咨询审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争议仲裁机制、实施规划定期评估报告制度、土地规划人员资格和土地规划机构资质评审认证制度等,推进规划工作的民主化、公开化和制度化建设。
科技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科技创新包括规划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规划方法创新应该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地方积极性,有利于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④开展规划修编工作
调整或修改规划如果过于频繁,既给用地报批管理等增加了困难,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小利于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一轮规划大多数是1999年~2000年批准实施的,根据规划实
,因此应根据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组织修施情况和国外经验(一般5年修编1次)
编规划,宜于2004年前后组织新一轮规划修编。
10.如何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力一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 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应包括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