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 taking )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外,还有( )。

A. 体谅模式

B. 价值澄清模式

C. 社会学习模式

D. 集体教学模式

【答案】A

【解析】价值澄清模式是避免观点说教并促使人们在确定较直观方面使用有道理的推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

2. 氏族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不包括( )

A. 生产劳动的教育

B. 生活习俗的教育

C. 体格和军事训练

D. 六艺教育

【答案】D

3.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

A. 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B.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C. 注意、期待、相关、集中

D. 明了、联合、提示、巩固

【答案】B

【解析】在对儿童学习活动心理学认识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指出,仟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2010年该考点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4.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可逆性

C. 模仿期

D. 关键期

【答案】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时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即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就是青春发育期。这就是关键期,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而教。而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发展关键期内,相应的方面对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刺激特别敏感,错过了关键期,同样的刺激便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错过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很难成功。因此,答案选D 。这

,如果是顺序性就可以补救。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时一个由低级到道题的关键是“补救措施”

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个一个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

5. 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外观评价模式

D.CIPP 评价模式

【答案】B

【解析】目标评价模式是把课程的总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行为目标,然后根据既定的目标进行课程和教学评价的一种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其评价的重点由课程计划做什么转变为课程实际做了什么; 外观评价模式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模式,它强调描述和判断两个主要的操作过程,不仅要看一个具体的课程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而且要重点分析产生特定结果的各种条件和所运用的方法; CIPP 评价模式是用四种评价方式(即背景—输入—过程—结果)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命名的,它认为课程评价不应局限于评定目标的达成程度,而是一种过程,旨在描述,取得,及提供有用的资料,为判断各种课程计划,课程方案以及课程改革服务。

6. 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

A. 个体社会化功能

B. 个体个性化功能

C ,个体谋生性功能

D. 个体享用功能

【答案】A

【解析】个体的身份是个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以其所接受的教育和训练为前提,教育是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和身份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7. 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等级的掌握情况。教育文献的等级主要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一般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对教育文献的理解程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批判教育学

D. 科学教育学

【答案】A

【解析】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

,1907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阐释了实验教育思想。教育学”

随后众多的教育学家加以发展。实验教育学家认为,应该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和斯普朗格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厄布迪尔等人。

9. 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3条影响至今的基本原则是( )。

A. 基础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B. 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C. 基础性、连续性和整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