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728艺术基础理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格尔尼卡》

【答案】油画《格尔尼卡》是毕伽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毕伽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面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时民众的痛苦、受难和法西斯的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 左边是一个母亲与她己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那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伽索的代表形象。

2. 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3. 自然主义

【答案】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文艺创作思潮。自然主义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在于表面地描绘现实的个别现象,轻视艺术的概括,拒绝对所描绘的事物作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

4. 书法

【答案】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书法”。狭义上的“书法”则特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其中尤其以毛笔书法最受研究者重视。中国书法不断演变发展,就大的类别有篆、隶、真、行、草等字体。

5. 主题

【答案】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主体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从中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也就是作者对题材不断认识理解,所提炼出的明确的思想。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所以被称为是作品的“灵魂”、“统帅”。艺术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的、自然之美等性质的。

6.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等。

7. 艺术创作方法

【答案】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情感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艺术创作方法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活动的最一般的原则。艺术创作方法贯穿艺术史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其他还有古典主义创作方法、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等。

8. 有意味的形式

【答案】“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利夫·贝尔提出的对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的独立价值和意义,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的理论细加推敲不难发现其循环论证的毛病,但是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

9. 美育

【答案】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美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10.艺术符号

【答案】艺术符号是符号学文学批评的术语之一,语出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人论》。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它是对“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艺术符号与日常言语符号的差别不在手段而在日的,前者表现美感,后者表现概念。后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她认为艺术符号不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浓缩情感记忆的生命精神。艺术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即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习惯。

二、简答题

11.如何认识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答案】(1)商品的内涵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商品是那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艺术作品是劳动产品,因为它必须付出艺术家艰苦的劳动。一旦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以换取相应的报酬,艺术作品就变成了商品,其是以中国特殊的商品。

①艺术作品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是精神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②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

③艺术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市场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实现

例如,一件投入了艺术家大量精神劳动的艺术作品,由于其内容的深刻性,艺术上的独创性而不能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在交换中也就有可能不能实现其价值,得到相应的经济上的报酬。反之,那种迎合庸俗趣味、格调低下的作品,虽然只花费了艺术家不多的劳动,但却有可能在交换中充分甚至过分实现其价值。所以,在艺术作品的交换过程中,在一定历史条件和时间范围之内,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可能是相当严重的。

1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

【答案】(1)艺术展览馆

艺术展览馆是艺术世界的中介体制之一,是美术接受和传播的重要机构和场所,它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他的作品走向社会接受过程的第一步; 从大众接受角度看,艺术展览馆是他们了解、感受当代艺术作品的最初环节,了解、感受当代艺术界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的重要中介。

(2)新闻媒介

新闻媒介是艺术接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中介。人们这里所说的新闻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与电台。形式有广告、报道、介绍和评论等。

(3)艺术出版社

①艺术出版社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复制发行,是艺术接受大众化的完成。

②艺术出版社可以把艺术理论家、批评家、艺术史家对艺术世界的思考,对艺术史及艺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