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神经外科学(医学高级)题库>强化练习题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5岁。头部被他人用木棍打伤1小时,呕吐3次,于23时急诊就医。受伤当时昏迷约20分钟。既往身体健康。体检:T:37.6℃,P:82次/分,R:19次/分,BP:20/13kPa(150/98mmHg)。GCS:11分,躁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2.5mm,对光反射迟钝。双侧额部和右枕部有多处头皮伤痕和头皮血肿,右额部有一长4.0cm之头皮裂伤。四肢可活动,右侧Babinski征(士)。提问:小脑幕切迹疝致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的机理有哪些?()

A . A.直接压迫动眼神经
B . 脑干下移时动眼神经受向下的牵拉而受损
C . 动眼神经背侧纤维受损
D . 因脑干受压致使动眼神经核受损
E . 动眼神经受大脑后动脉的压迫
F . 动眼神经受位于其上方的小脑上动脉压迫

男性,29岁,船民,不规则发热1周,持续高热5天,伴腹痛,腹泻每日2~4次,黏液便,于7月中旬住院。体检:体温39.8℃,神志清,反应稍迟钝,心率88次/min,肝脾肋下均可扪及2cm,质软。化验:WBC3.3×109/L,N0.59(59%),L0.38(38%),M0.03(3%),大便光镜检WBC2~4/HP,拟诊伤寒。诊断伤寒,肥达反应有参考意义韵抗体效价标准是()。 A.“O”≥1∶80,“H”≥1∶160。 “O”≥1∶160,“H”≥1∶80。 “O”≥1∶80,“H”≥1∶320。 “O”≥1∶80,“H”≥1∶80。 “O”≥1∶320,“H”≥1∶320。 对于生态学研究错误的说法是()。 即对比调查研究。 以个体为观察、分析单位。 生态学谬误难以避免。 不能直接测量发病率。 常可应用常规资料进行研究,省时省力可很快得到结果。 易栓症的发病机制包括() A.抗凝蛋白的遗传性/获得性缺陷。 B.凝血因子的遗传性/获得性缺陷。 C.纤溶蛋白的遗传性/获得性缺陷。 D.代谢缺陷疾病。 E.获得性凝血因子水平升高或抗凝蛋白缺乏。 患者女性,32岁,主因四肢紫癜.头晕2个月,阴道出血10余天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紫癜.头晕伴全身乏力,间有低热,关节酸痛,偶有鼻出血,10余天前阴道出血,量多,经输血.止血等治疗效果不佳。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8mmHg,贫血貌,双下肢皮肤可见片状紫癜,臀部见一大片淤斑,口腔双侧颊部粘膜可见小血泡,胸骨压痛(+),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病理反射(-)。根据上述情况,初步诊断主要考虑哪些疾病()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功能性子宫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管性紫癜。 急性白血病。 男性,40岁,1年来进行性心慌气短,腹胀,下肢浮肿。体检:一般好,心脏叩诊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搏动及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有3/6级收缩期杂音,心率100次/min,律整,双肺底湿性啰音,颈静脉怒胀,肝肋下4cm,脾未及,双下肢浮肿(+),血压130/90mmHg(17.3/12kPa),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该病例主要与下列哪个疾病相鉴别() A.心包积液。 B.冠心病。 C.限制型心肌病。 D.缩窄性心包炎。 E.肥厚型心肌病。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5岁。头部被他人用木棍打伤1小时,呕吐3次,于23时急诊就医。受伤当时昏迷约20分钟。既往身体健康。体检:T:37.6℃,P:82次/分,R:19次/分,BP:20/13kPa(150/98mmHg)。GCS:11分,躁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2.5mm,对光反射迟钝。双侧额部和右枕部有多处头皮伤痕和头皮血肿,右额部有一长4.0cm之头皮裂伤。四肢可活动,右侧Babinski征(士)。提问:小脑幕切迹疝致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的机理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