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818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委托代理关系
【答案】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1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
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2. 拍卖人假设
【答案】实现经济一般均衡采取的是一种“试探过程”,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假定市场存在一位“拍卖人”,其任务是寻找并确定能使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
拍卖人寻找均衡价格的方法是:首先, 他随意报出一组价格,家户和厂商根据该价格申报自己的需求和供给。如果所有市场供求均一致,则他就将该组价格固定下来,家户和厂商就在此组价格上成交; 如果供求不一致,则家户和厂商可以抽回自己的申报,而不必在错误的价格上进行交易。拍卖者则修正自己的价格报出另一组价格。改变价格的具体做法是:当某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就提高该市场的价格, 反之,则降低其价格。这就可以保证新的价格比原先的价格更加接近于均衡价格。如果新报出的价格仍然不是均衡价格,则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
3. 价格—消费曲线
【答案】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当消费者在选择两种商品时,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使预算线向外或向内旋转,那么自然会使消费者均衡点发生相应变化,连接各个不同的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便是价格一消费曲线。
如图所示,假定商品1的初始价格为P 1,相应的预算线为AB ,它与无差异曲线U 1相切于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1。如果商品1的价格由P 1下降为P 1,相应的预算线由AB 移至AB' ,于是,AB" 与另外一种较高无差异曲线U 2相切于均衡点E 2。如果商品1的价格在由P 12继续下降为P 13,相应的预算线由AB' 移至AB" ,于是,AB" 与另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 , 相切于均衡点E 3。随着
121
商品1的价格不断变化,可以找到无数个诸如E 1、E 2和尽E 3那样的点,它的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一消费曲线
4. 需求交叉弹性
【答案】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 XY 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用ΔQ X 表示商品X 的需求量的变化量,ΔP Y 表示相关商品Y 的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交义弹性公式为: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尚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5. 边际成本
【答案】边际成本是指产量变动某一数量所引起的成本变动的数量,也即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成本有短期边际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两个概念。短期边际成本就是在短期内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
长期边际成本表不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长期边际成本为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6. 替代效应
【答案】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即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是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之一,还有一个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一般在程度上比收入效应大,在正常商品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一般而言,替代效应总是负的,就是说,在实际收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二、简答题
7. 垄断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
【答案】垄断厂商差别定价又称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商品。价格歧视有三种形式,称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则是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垄断厂商实施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垄断厂商必须面对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即垄断厂商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具有水平需求曲线的完全竞争厂商一日‘提高价格,就会损失所有的顾客,因此无法实施价格歧视。 (2)垄断厂商必须能够推断出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从而将消费者按照价格弹性大小区别对待。垄断厂商根据MR 1=MR2=MC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确定产量和价格,使得价格弹性较小的消费者支付较高的价格,价格弹性较大的消费者支付较低的价格。
(3)垄断厂商必须有能力阻止或限制支付低价的顾客将产品转卖给愿意支付高价的顾客,即阻止所划分的不同市场间的商品流动,否则,支付低价的顾客的套利行为会使厂商的歧视价格失效。
8. 有人说,气候不好,农民的收入减少对农民不利。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农产品价格会上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反而对农民有利。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答案】相对于第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农民的最终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产量和价格。气候不好必然会导致产量下降,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就不能对最终的收入作出准确判断。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这种现象可以用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