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666中外音乐史[专业学位]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陈田鹤

【答案】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2. 萧友梅

【答案】萧友梅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且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编写了《普通乐学》等教材。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还涉猎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创作主要采用欧洲作曲技法,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等。

3. 《海韵》

【答案】《海韵》是一首大型艺术性合唱歌曲。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歌词源自徐志摩同名白话体新诗,描绘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作曲家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分别代表旁观者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全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在旋律与和声方面都作了“中国化”的探索,是20世纪20年代合唱歌曲的杰出代表。

4.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艺术教育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李叔同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并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5. 《黄河大合唱》

【答案】《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

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 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 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茶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6. 刘天华

【答案】刘天华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乐曲方面,作品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光明行》等10首及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及琵琶练习曲15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记录《梅兰芳歌曲谱》,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刘天华是近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对近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论述题

7. 比较聂耳的音乐创作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案】(1)聂耳与黄自音乐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的共同点:

①他们同处在中国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的本世纪30年代,都以声乐创作作为自己一生音乐创作的主要方面;

②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上都以面向现实生活为主,而且都比较关注结合“九一八事变”后全民自发掀起的救亡抗日爱国运动;

③都比较重视旋律在整个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突出地位,都比较注重曲调的优美动听和音乐语言的通俗易解;

④都比较重视对音乐民族风格的追求及对音乐时代精神的反映,因而都拥有各自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且他们的创作后来都被各自所属的艺术圈子中看作是我国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旗帜。

(2)聂耳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特色、成就和影响的不同点:

①聂耳音乐创作的题材内容突出地倾向于反映中国各被压迫阶层的现实生活和表达他们力求摆脱剥削阶级压迫、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向往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的愿望; 黄自音乐创作的题材内容上比较明显地反映当时我国知识阶层的爱国主义感情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生活理想;

②聂耳的创作有意识配合当时“左翼”电影、戏剧演出的需要,写了许多密切结合剧情发展的抒情性独唱曲、或战斗性齐唱曲; 而黄自的创作更多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需要,写了许多艺术性较强的、以音乐会演出和音乐课教学的独唱曲和各种类型的、相当富于合唱效果的合唱曲;

③聂耳以创作工人题材的歌曲为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开创了最先的、也是最成功的先例; 黄自以创作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和以古代历史传说为题材的大型清唱剧,为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开创了最突出、最成功的先例;

④由于他们各自艺术经历的不同和创作环境、演唱环境的不同,聂耳歌曲的流传几乎都以单旋律记谱和演唱的形式; 黄自歌曲的流传都是以多声、带钢琴伴奏的方式进行记谱和演唱的;

⑤聂耳除了创作各种类型的声乐创作外,曾经对民乐合奏曲创作表示出自己的兴趣、并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黄自除了创作各种类型的声乐创作外,曾经对西洋器乐合奏表现出兴趣和一定的成就。

⑥聂耳的音乐风格以富于战斗的激情、鲜明的时代性、语言的通俗易解和富于鲜明的群众性为其主要特征; 黄自的音乐风格以富于内在的抒情、鲜明的艺术感染力、音乐语言的优雅动听和富于艺术的精致简炼为其特征。

8. 简述边区和解放区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和成就。

【答案】(1)艺术特征

①作品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和宽广。各地区的政治斗争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音乐创作中都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②风格多数具有开朗、乐观的时代气息。边区与解放区的干群之间、军民之间是团结一致的,人民的精神面貌是焕发的,因此,音乐创作的风格绝大多数是明朗、乐观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气息。

③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的、群众的素质。各种类型的音乐创作的民族风格比较鲜明突出,对如何通过音乐创作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塑造劳动群众的形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④作品的体裁形式逐步趋向多样化的发展。虽然在创作体裁方面仍以短小精悍的群众歌曲为主,说唱性的叙事歌曲、歌剧、秧歌剧、歌舞表演等大型体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解放战争后期,器乐创作体裁开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2)成就

①群众歌曲:代表作品有《新四军军歌》《跟着共产党》《八路好》《民主建国进行曲》等。 ②抒情歌曲:代表作品有《南泥湾》《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③民间说唱音乐:代表作品有《丈夫去当兵》《梁红玉》《晋察冀小姑娘》等。

④大型声乐:代表作有1940年吕骥为庆祝郭沫若诞辰五十周年而创作的《凤凰涅集》、李伟的《生产四部曲》、刘炽的《工人大合唱》等。

9. 简述赵元任艺术性声乐创作的特色和成就。

【答案】(1)特色

①基本保持分节歌特点,即几段歌曲基本上都建立在同一的主题基础上,但在其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词意内容的要求对旋律的进行给以适当的、细节性的变化,如《卖布谣》《劳动歌》《西洋镜歌》等。

②根据词意内容和塑造意境的需要,在同一主题音调基础上写出各不相同的开始或以基本相同的结尾来进行归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民间的“变头”和“合尾”等结构原则对他的影响,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

③整个作品音乐的展开建立在统一主题基础上,随着歌词的发展来谱写的多段连缀结构,既不“合头”又不“合尾”,如《上山》《茶花女饮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