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保障能力对于装备形成战斗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保障系统是保障能力的物质基础,为了有效降低装备的保障风险,在研制阶段应与装备设计同步开展保障系统设计。保障系统能否及时完成预定的保障任务,是保障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装备研制阶段如何选择合理的保障系统及时性参数,并进行分析、验证和评估,成为开展保障系统设计的关键。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提出保障系统及时性的概念,建立度量保障系统及时性的参数体系,构建保障系统及时性及其影响要素的度量模型,为在装备研制阶段开展保障系统及时性分析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法。论文首先从保障系统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保障系统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动态性三类属性,分析了保障系统的保障资源、保障组织和保障功能三类构成要素,归纳并完善了各要素的结构组成;提出了保障系统及时性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六类时间的定义和内涵;从装备群任务要素、装备的设计要素、保障系统的资源要素、保障系统的组织要素和保障系统的功能要素五个方面分析了及时性的影响因素,概括了各要素属性,及其对及时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论文阐述了保障系统及时性参数体系四大建立原则,由此建立了涵盖保障功能类型、保障功能层次和时间特性的及时性参数体系框架,提出了保障系统及时性参数体系集合,并给出及时性参数符号的描述方式;在研究装备研制阶段和使用阶段特点差异的基础上,归纳出及时性分析在两个阶段中的四个不同点,强调了研制阶段及时性分析的三类前提条件,并总结出研制阶段可以顺次分析的各种及时性参数。然后,在比较保障作业、保障活动和保障事件三层次构成关系差异的基础上,明确了三层次及时性参数分析方法的不同;提炼了按发生频率加权原则求解保障事件级及时性参数的分析方法;而后,重点分析了保障活动级的及时性参数分析方法模型。针对保障作业间的确定型邻接逻辑关系对保障活动的影响,结合确定型网络的建模方法,构建保障活动工作时间的不同分析方法模型,并结合网络的相容性分析判断所建网络模型是否有效,最后结合具体的预防性维修保障活动案例进行其工作时间的分析;针对保障作业间既有确定型邻接关系,又有概率分支的逻辑关系,时间传递参数也不仅局限于常值,还包括概率分布特性的问题,结合随机网络描述模型的特性,网络等价传递函数特性以及随机变量矩母函数的性质,构建随机网络的解析算法,并结合具体保障活动实例,分析其工作时间参数的求解过程;在分析保障活动级准备时间和等待时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准备时间和等待时间分析方法模型,并根据资源的不同状态属性,建立两类典型资源的不同等待时间计算模型,最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等待时间模型的验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