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814旅游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旅游基础设施

【答案】旅游基础设施的解释与划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标准。依据旅游者对有关设施的依赖程度,将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必须依赖和使用、作为旅游接待地区所必不可缺的那些设施,划归为旅游基础设施。依据有关设施的建设特点,将建造于地下或地表的一般公用事业设施划归为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按照这一划分标准,旅游基础设施应包括:

(1)一般的公用事业设施如供水系统、排污系统、供电系统、道路系统等,以及与此有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港口码头、夜间照明设施等。

(2)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或条件

如医院、银行、食品店、公园、治安管理机构等。

2. 旅游业

【答案】(1)旅游业就是以旅游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概念性定义的特征:

①这一定义是一个需求取向的定义,而非供给取向的定义;

②界定标准是基于相同的服务对象,而非基于相同的业务或产品。

(2)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实为客观的存在。旅游业的特点是旅游业不像传统产业那样边界分明,旅游业产品的提供以及旅游业产出的构成涉及多种传统产业的情况。旅游企业在涉及旅游业务方面的共同点是其顾客都是旅游者,其业务的开展都是通过各自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去满足同一市场即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3. 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答案】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对该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该项目的开发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开展调查和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该开发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阐明项目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3)分析该项口开发和经营方面的微观条件;

(4)分析当地的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4. 旅游动机

【答案】旅游动机是指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意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或者是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的心理动因。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人需要的动机和学习、态度、知觉以及人格等心理因素外,还有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年林、性别、社会阶级和微社会群体等外部因素。

二、简述题

5. 选择重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根据旅游产品需求函数模型,旅游目的地营销者在选择重点客源市场,特别是在选择重点客源国时,主要应就以下只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①有关该客源国居民出国旅游市场潜力的因素,即决定该国居民出国旅游人数、出游人天数以及旅游消费开支额大小的各种变量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该客源国的:人口规模; 人均收入水平或人均GDP ; 国民收入或财富分配状况(贫富差异状况); 国民受教育程度状况; 城市化程度; 人日年龄构成以及职业构成; 休假制度安排,特别是国民享有闲暇时间的数量。

②有关前往该东道国旅游的消费开支的影响因素。旅游者实现一次完整旅游经历所需支付的消费开支可分为两大类:

a. 影响交通运输费用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两国之间的旅行距离、旅途所需的时间以及旅途中的通常性开支等。

b. 影响在旅游目的国停留期间全部必需费用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该客源国与该东道国的相对消费水平、物价比率以及货币兑换率(汇率)等。

③有关该东道国旅游供给形象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可影响该客源国旅游消费者在所需开支大致相同的各旅游目的国之间进行选择的那些因素,其中包括:该东道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该东道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可供参观游览的旅游景点或吸引物的数量; 该地旅游问讯服务的便利程度; 是否存在语言障碍及其程度; 该东道国与该客源国的历史文化联系; 该东道国的气候; 该东道国当地的交通和通讯服务情况; 该东道国的卫生与健康情况; 饮食适应情况; 住宿设施的便利情况; 在该地开展活动时的人流拥挤情况,等等。

(3)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构成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这一情况的出现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我国与各客源地有关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并非意味着没有重点可以选择。选择重点客源市场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有重点地开展营销宣传,使有限的营销预算开支获得最佳的市场开发效益;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通过有重点地选择高质量的客源市场,在增大旅游收入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因此而付出的社会代价。

就发展国际旅游业而言,强调有重点地选择客源市场并非意味着将会形成对某些客源市场的依赖。对于一个旅游接待国来说,客源市场的多元化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而目标市场的重点化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营销资源,更为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工作。这两者都不可偏废,追求两者的适当统一才是理想的旅游市场战略。

6. 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

【答案】目前世界各地政府都在以不同形式对本国或本地区的旅游发展进行干预。政府对旅游发展进行干预的必要性表现在:

(1)旅游企业所有权的分散性及其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的自由性,决定了各旅游行业或企业之间不存在自动的协调。因而这一问题只能靠政府有意识地进行干预才一有可能得到解决。

(2)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服务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供这些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产品是旅游目的地政府的责任。

(3)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并非某一旅游行业或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该国或该地政府的参与和决策。

(4)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

(5)为了防止或抑制旅游发展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促成可持续旅游的实现,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

总之,由于旅游业结构的综合性以及整体旅游产品集合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政策目标不可能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行为去实现。

三、论述题

7. 你认为应如何保护旅游资源?

【答案】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可分为被动式保护和主动式保护两种。这种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际卜也就是“治”与“防”的关系。显然,对旅游资源实施保护的具体原则应当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手段,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1)针对自然作用的危害

①对于因自然作用的原因而可能带来的危害,旅游资源管理者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例如,西安己将秦俑坑和半坡遗址等古迹辟为室内展览馆,以减小自然风化作用的影响。

②对于容易遭受鸟类危害的古建筑,在有关部位架设防鸟的隔离网罩等做法也都是积极防护的成功尝试。

③对于因条件限制不易采取类似措施的旅游资源,则应经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理。

(2)针对旅游者方面的原因